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桔槔井灌工程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2015年入选的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单。桔槔是一种井上汲水的工具,用数根十米左右直木或竹竿,一根竖立河边或井边,一根用绳子横挂在竖木的顶上,横木一端系重物(大石块),一端用长绳或竹竿挂上木桶,利用杠杆原理汲水。桔槔汲水灌溉,水顺着沟渠流入田中,再渗入地下,回流入井,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水循环系统。当地人将这种利用桔槔提水的井称为“拗井”。

材料二:赵家镇多年平均降水量1462mm,土壤以砂壤土为主。历史上该地区夏季易大旱,而当地却有一块“兰台碑”,碑文是“天大旱,地特丰”。

材料三:在当地素有“丘田一口井”之说,桔槔井灌是当地主要的灌溉方式。据调查,20世纪30年代前该镇拗井达8000多口,近年来拗井数量迅速减少,目前仅剩近千口左右。

材料四:左下图为我国某镇部分区域简图,右下图为桔槔汲水图。

(1)阐述该地区桔槔众多的有利条件。

(2)分析该地区夏季易大旱,而赵家镇却“天大旱,地特丰”的原因。

(3)频繁汲水会使拗井水位下降,为维持拗井水位,可采取哪些有效措施。

(4)分析近年来拗井数量迅速减少的原因。

【答案】(1)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高;土壤以砂壤土为主,挖井难度小;制作桔槔所需的木材、竹竿及石块丰富,可就地取材;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桔槔井灌方式适合个体劳动者使用。

(2)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多伏旱天气,炎热干燥(降水少,气温高),易大旱;赵家镇位于盆地,地下水资源丰富,拗井可以提供灌溉水源;夏季降水少,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农作物生长。

(3)在附近河流修建拦河堰,增加区域地下水补给量;保护植被,在盆地内修建池塘、水库蓄水,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改进灌溉方式,控制汲水的频率和水量。

(4)城镇化大量侵占农田,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小;灌溉方式有了很大改进;农业结构调整,水田比重下降,需水量减少;缺少文化景观保护意识,拗井被填埋废弃。

【解析】

本题考查农业区位因素、农业生产条件等,同时考查学生对文字材料和地图的阅读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能力的考查,又注重学生对教材基础知识掌握情况。认真获取信息和运用知识是解题关键。

(1)根据题干可知,桔槔井灌工程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在钱塘江附近,河流下游,多年平均降水量1462mm,加上河流下渗,地下水资源丰富,地下水位高;根据题干可知,赵家镇的土壤以砂壤土为主,土质松散,挖井难度小;图示周围为山区,适合树木竹子的生长,则制作桔槔所需的木材、竹竿及石块丰富,可就地取材;根据题干可知,20世纪30年代前该镇拗井达8000多口,说明人口密集,劳动力资源丰富;桔槔是井上汲水的工具,用数根十米左右直木或竹竿,一根竖立河边或井边,一根用绳子横挂在竖木的顶上,横木一端系重物(大石块),一端用长绳或竹竿挂上木桶,利用杠杆原理汲水,所以桔槔井灌方式适合个体劳动者使用。

(2)图示位于浙江省北部,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降水少,气温高,蒸发旺盛,多伏旱天气,所以夏季易发生大旱。根据等高线的数值和分布可知,赵家镇位于盆地,地势中部低四周高,地下水资源丰富,拗井可以提供灌溉水源;原因夏季受副高控制,降水少,则晴天多,光照充足,昼夜温差大,有利于有机质积累,则更利于农作物生长。

(3)读图可知,在拗井附近的河流修建有拦河堰,可以拦蓄河水,增加河水下渗量,有利于增加地下水补给量植被具有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的作用,所以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在盆地内修建池塘、水库蓄水,增加地表水的下渗量;改进灌溉方式,控制汲水的频率和水量;在丰水期回灌雨水,有利于地下水的回升,增加地下水水量。

(4)桔槔井灌工程位于浙江省诸暨市赵家镇,该区域经济发展速度快,促进城镇化的发展,而城镇化大量侵占农田,需要灌溉的农田面积小;随着科技的发展,机械化灌溉方式逐步取代了人力灌溉方式,拗井灌溉逐渐被抛弃;受多种因素尤其是市场因素的影响,农业结构调整,水田比重下降,需水量减少;由于缺少文化景观的保护意识,拗井被填埋废弃,所以近年来拗井数量迅速减少。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