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江平原,中国最大的沼泽分布区。黑龙江、乌苏里江和松花江,汇流、冲积而成了这块低平的沃土。三江平原1月均温-21~-18℃,7月均温21~22℃,无霜期120~140天。年降水量500~650毫米,80%集中在6~10月。区内水资源丰富,人均耕地面积大致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5倍,被誉为昔日“北大荒”、今日“北大仓”。
(1)三江平原的稻米品质优良,分析当地气温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
(2)分析三江平原地区气候对水文的影响。
(3)分析三江平原低温环境对沼泽发育的影响。
(4)为了地区可持续发展,有人提出三江平原已经开垦的耕地要“退耕还沼”,你同意这个建议吗?说出你的理由。
【答案】(1)夏季温凉,水稻生长周期长,合成有机质多;冬季严寒,病虫害少,农药施用少。
(2)降水较多,蒸发量小,河流流量大;气温低,结冰期长,有凌汛现象;冬季降雪多,开春气温回升快,有明显的春汛;夏季降雨多,以夏汛为主。
(3)初冬和初春易发凌汛,导致河水泛滥;季节性冻土发育,地表水下渗困难;蒸发弱。使地表长期过湿,形成大面积沼泽。
(4)同意。生态保护是可持续发展的基础。退耕还沼可以恢复沼泽的环境功能,可以调节径流、蓄洪防旱、控制污染、调节气候、控制土壤侵蚀、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当地农民可以通过精耕细作和产业调整提高收入水平。
不同意。退耕还沼难以恢复原状,原来的环境功能不可能完全发挥出来。经济增长是可持续发展的手段,耕地减少会降低当地农民的收入水平,破坏当地已经形成的经济结构。
【解析】
本题以三江平原的自然环境为背景材料,考查农业的区位因素、河流的水文特征、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沼泽的形成原因以及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等相关知识。综合性较强,需要在加强对课本相关知识的理解的同时,对常见答题结构进行一定的积累并加以记忆(如农作物品质优良的思考角度、河流的水文特征的思考角度、沼泽形成原因的思考角度等)。
(1)需要注意题干中的关键信息“分析气温条件对稻米品质的影响”,根据材料“三江平原1月均温-21℃~-18℃,7月均温为21~22℃,无霜期 120~140天”,所以夏季气温较为温凉,水稻的生长周期长,有利于有机质的积累;冬季气温低,病虫害较少,所以农药使用量少,品质优良。
(2)该题首先需要明确河流水文方面的描述角度有哪些(主要有径流量、汛期、结冰期、含沙量、落差与水能,凌汛、断流等),然后着重分析气候对河流水文的影响。三江平原纬度较高,年均气温相对较低,蒸发较小,同时,根据材料“年降水量500~650毫米,80%集中在6~10月”,所以降水量较多,蒸发量较小,河流径流量较大,且夏季降水多,河流以夏汛为主;气温低,结冰期长,同时区域河流多由低纬度流向高纬度,存在凌汛现象。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可知,该区域冬季降雪较多,春季气温回升,河流存在春汛。
(3)该题实质上是从气温的角度分析沼泽的形成原因。该区域年均气温较低,冻土发育,不利于地表水下渗;同时气温低导致蒸发较弱,容易形成大面积沼泽;另外初冬和初春季节容易发生凌汛(注意该点也与气温存在一定关系,初冬气温降低和初春气温回升均会导致河流出现凌汛现象),河水泛滥容易形成沼泽。
(4)该题为开放性试题,重在表明观点以及阐述对应的理由。①同意的阐述理由:可从退耕还沼后的有利影响的角度加以分析说明,通过退耕还沼,可以充分发挥沼泽的生态环境功能(如调节径流量的变化,蓄洪防旱、削峰补枯,净化水质,调节区域小气候,保护生物多样性等),并且通过退耕还沼,当地农民可以通过精耕细作和调整产业结构提高收入,另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是实现区域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②不同意的阐述理由:可以从退耕还沼后其沼泽地产生环境价值的大小以及退耕还沼的不利影响加以分析说明,首先,三江平原是今日的北大仓,商品粮种植面积广大,退耕还沼很难恢复以前“北大荒”自然环境原状,其沼泽地的生态环境功能不能得到完全的发挥;其次,通过退耕还沼,当地的耕地面积必然减少,农民的收入水平会有所降低,且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当地已经形成的经济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