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示意世界城市化的变化,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图中各个时段城市化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在M时段,城市化发展较快B.在N时段,城市化水平较高
C.在P时段,城市化水平最高D.在N时段,人口向城市迅速集聚
【2】孟加拉国、中国和英国处于图中的时段依次是
A.M、P、NB.M、N、P
C.M、M、ND.P、P、N
【答案】
【1】B
【2】A
【解析】
【1】从图中可以看出,随着时间的推移,城市化的速度都一直处于正值状态,势必使城市化的水平一直处于不断提高状态,所以图示的时间范围内,在N时段时该地城市化水平处于最高状态。在N时段,处于城市化发展的后期,城市化速度降低,但城市化水平较高。B正确。据图,在M时段,处于城市化发展的起步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速度缓慢。A错误。在P时段,处于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城市化发展迅速,但水平不是最高。C错误。在N时段,处于城市化发展后期,城市化水平高,会出现逆城市化和郊区化。此时人口不会向城市迅速集聚,相反会出现人口迁离中心城区的现象。D错误。故选B。
【2】孟加拉国城市化发展较慢,处于早期的M阶段;中国为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城市化发展速度快,处于中期加速阶段,为P阶段;英国为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发展速度慢,开始出现了逆城市化现象,处于后期成熟阶段,为N阶段。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城市化不同阶段特点、出现问题及发展趋势和地区差异:初期阶段,城市化水平低,发展较慢,功能区混杂分布,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中期阶段,人口和产业向城市集中,城市化进程较快,出现劳动力过剩、交通拥挤、住房紧张、环境恶化等问题,郊区和乡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部分产业和人口迁往郊区,出现郊区城市化。大部分发展中国家处于此阶段,我国绝大部分城市处于中期阶段。后期阶段,城市化水平高,城市化增长缓慢甚至停滞,城市中心问题突出,人口不断外迁至更远的郊区和乡村地区,出现逆城市化现象。发达国家处于此阶段。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赤水市的人均竹林面积为全国第一,有“中国竹子之乡”的美誉,这里竹木编制、竹木制作的历史悠久,手工艺人众多,各类竹木制作的小型作坊遍 及各个村镇的大街小巷,20 世纪 90 年代以前,当地主要为周边地区生产竹笋、 竹筷、牙签、砧板、捣蒜罐、水饺棒、竹篓、竹篮、竹类编制物等零散的小型生 产、生活用品,20世纪90年代以后,当地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方式实施规模化生产,主要产品也逐渐转为竹炭、高档竹凉席、竹地板、隔热垫、竹窗帘、竹屏风、竹工艺品、竹乐器、竹家具、竹挎包等,并销往全国各地及日本、韩国、加拿大等国家,也吸引了贵州省首个竹产业院士工作站在赤水市落户。
材料二 下面分别是赤水市在贵州省的位置及贵州省高速公路分布图和 2015 年赤水市的竹产业情况统计表。
竹产业 | 政府每年安排 10000 万元竹产业发展基金 |
竹产品 | 近300个品种,六大系列,“红赤水”竹笋系列畅销国内外 |
竹类加工企业 | 375 家,年加工产值 1000 万元以上 7 家,5000 万元以上 3 家,1 亿元 以上的 2 家 |
竹产业产值 | 总值达到 63.53 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 40% |
竹产业从业人数 | 总计 20 多万,其中竹产品加工数万人、营销人员 1 万多、研发 400 多人 |
(1)赤水市地处贵州省偏远的西北地区,为什么贵州省首个竹产业园会落户到 赤水市。
(2)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前,赤水市的竹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分析20世纪90年代以后,赤水市的竹产业市场不断扩大并且产品远销国内外的原因。
(4)针对赤水市目前的竹产业发展的状况,试提出提升赤水市竹产业影响力的 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