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成土母质 B.地形 C.气候 D.生物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生物是土壤形成过程中最活跃的因素。
【题目】阅读以下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1976 年,河南省柘城县从国外引进三樱椒种 植、加工技术,此后其三樱椒种植 面积、加工能力逐年增加。1999 年柘城县被命名为“中国三樱椒之乡”。现在,柘城县 无公害三樱椒标准化种植已形成“公司+标准+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产品畅销国内 外。下图为河南省柘城县地理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三樱椒生长期为 120~135 天,喜欢凉爽气候,不耐严寒霜冻,喜土壤肥沃。
柘城县三樱椒种植分布如下图所示。
(1)分析柘城县种植三樱椒的有利社会经济条件。
(2)借鉴柘城县三樱椒种植业的成功经验,提出加快我国现代农业发展的建议。
【题目】读我国某山地北坡植被带随经度的变化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该山地最可能是( )
A.阴山 B.秦岭 C.天山 D.祁连山
【2】影响该山地北坡草原带上限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
A.热量 B.水分 C.海拔 D.经度
【3】关于该山北坡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冰雪带下限比南坡高 B.自东向西年降水量增加
C.自东向西荒漠草原带宽度增大 D.自西向东植被带谱趋向简单
【题目】下图为甲、乙两山地自然带垂直分布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落叶阔叶林带在两山地分布海拔高度不同,主要原因是( )
A.甲山地海拔高度较乙山地低
B.甲山地降水较乙山地多
C.乙山地所在纬度较甲山地低
D.乙山地位于南半球,受海洋影响大
【2】人口增长导致乙山地南坡的常绿阔叶林破坏,土壤肥力下降,它体现的地理环境特征是( )
A.区域性 B.开放性 C.整体性 D.差异性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沿图示铁路线自东向西自然植被景观逐渐由森林过渡到________、________,影响这种变化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
(2)甲城市有“日光城”的美誉,主要原因是________。
(3)我国跨区域的资源调配大型工程中①表示的是________,②表示的是________,其中①工程对输入地的积极影响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
(4)我国西部地区最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________,导致该环境问题的人为原因主要有________。
【题目】植物墙,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由法国植物学家帕特里克·布兰克发明,他将体型较大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上方,体型较小的植物放置于植物墙的下方。该类型植物墙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土壤和种植基质,以管线方式传输水分和养料维持植物生长。左图示意毛毡式建筑垂直绿化结构,右图为植物墙景观图,完成下列问题。
【1】植物墙的核心功能是( )
A.减少建筑能耗 B.增加绿化面积
C.延长建筑寿命 D.丰富城市景观
【2】推测目前高层建筑没有大规模采用植物墙的原因是( )
A.技术不够成熟 B.破坏建筑景观
C.安装维护费高 D.市场需求不足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当地有某著名的湖滨浴场,是当地欣赏“海上日出”的最佳地点之一。试判断该湖滨浴场位于图中ABC三处当中的哪一处并说明判断理由。
(2)分析里海北部海域比南部海域盐度低的原因。
(3)说明甲地地貌名称及其形成过程。
【题目】下图为我国长江某支流的一段河道示意图,图中①②两点为河流水文固定监测点。据此回答下面小题。
【1】图中①②两处相比,河水流速和含沙量的差异是
A. 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小,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大
B. ①处流速快、含沙量大,②处流速慢、含沙量小
C. 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小,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大
D. ①处流速慢、含沙量大,②处流速快、含沙量小
【2】在自然状态下,多年之后,①②两处河水流速与往年同期相比
A. ①变快,②变慢 B. ①变慢,②变快
C. 都变快 D. 都变慢
【3】一艘采沙船在②处附近水域作业时,发现从不同深度采上来的沉积物大小不同,不仅有大量细沙,还有较多的砂砾甚至鹅卵石。此处沙、砾共存的原因可能是
A. 该河流域降水丰富,河流水量大,搬运能力强
B. 该河段地势起伏较大,水流急,侵蚀力强
C. 该河段河道弯曲,流速缓慢,沙、砾一起沉积
D. 该河流域降水季节变化大,河流流速变化大
【题目】读下面某区域局部图,回答下列问题。
【1】
纬度和大气环境 B、洋流和大气环境 C、纬度和洋流 D、地形和洋流
【2】
两片沼泽之间地势较高 ②沼泽的补给水源为雨水和飓风 ③河流流量季节变化大是决定因素
④受海洋上来的夏季风影响,水源补给量大,使沼泽水位一涨而聚合 ⑤干季时,水源补给量少且蒸发量大,导致沼泽水位下降而聚合
①③ B、①⑤ C、②④ D、④⑤
【3】
A. 09:30-10:30 B. 11:30-12:30 C. 15:30-16:30 D. 17:30-18: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