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表1,完成15~16题。
表1 我国某地区三个工厂投入构成比例(%)
工厂 |
原料 |
能源 |
运费 |
科技 |
工资 |
其他 |
甲 |
41 |
17 |
2 |
5 |
14 |
20 |
乙 |
4 |
8 |
5 |
50 |
13 |
20 |
丙 |
17 |
10 |
11 |
3 |
39 |
20 |
1.甲比丙运费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产品轻,科技含量高 B.距原料地和市场近
C.交通发达,航空运输为主 D.需要原料和能源少
2.最适宜发展乙类工厂的是
A.西部地区 B.东北地区 C.青藏地区 D.京沪等地
1.B
2.D
【解析】略
读表一,完成1、2题。
表一 甲、乙两地气温与降水量月分配情况
地点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甲 (约52°N) |
气温(℃) |
3.7 |
4.6 |
6.3 |
9.2 |
10.3 |
14.0 |
17.1 |
17.9 |
15.1 |
11.0 |
6.9 |
4.7 |
降水量(mm) |
72 |
61 |
48 |
65 |
69 |
59 |
74 |
67 |
65 |
71 |
83 |
69 |
|
乙(约43°S) |
气温(℃) |
20.1 |
19.7 |
16.6 |
13.2 |
9.6 |
6.2 |
6.0 |
7.2 |
10.0 |
14.3 |
17.0 |
19.2 |
降水量(mm) |
9 |
13 |
17 |
12 |
14 |
12 |
14 |
12 |
13 |
16 |
13 |
15 |
1.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是( )
A.甲地——日本北海道
B.乙地——南非高原
C.甲地——纽芬兰岛
D.乙地——巴塔哥尼亚高原
2.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甲地的年均温大于乙地
B.乙地春季气温低于秋季
C.乙地降水较少的形成因素主要是地形
D.甲地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深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
读表1,完成15~16题。
表1 我国某地区三个工厂投入构成比例(%)
工厂 | 原料 | 能源 | 运费 | 科技 | 工资 | 其他 |
甲 | 41 | 17 | 2 | 5 | 14 | 20 |
乙 | 4 | 8 | 5 | 50 | 13 | 20 |
丙 | 17 | 10 | 11 | 3 | 39 | 20 |
15.甲比丙运费低的原因最可能是
A.产品轻,科技含量高 B.距原料地和市场近
C.交通发达,航空运输为主 D.需要原料和能源少
下表为淮安气象台测得的连续几日的天气情况数据表。读表完成7~8题。
日期[ | 气温(℃) | 气压(百帕) | 风力 | 天气 | ||
最高 | 最低 | 均温 | ||||
1月11日 | 18 | 2 | 10 | 1002.5 | 1—2级 | 晴 |
1月13日 | 12 | -1 | 4 | 1005 | 6~8级 | 小雪 |
1月15 日 | 5 | -4 | 2 | 1008 | 2—3级 | 多云 |
7.影响淮安1月11日到15日天气变化的天气系统是
8.若该天气系统强烈发展,给淮安造成的自然灾害为
A.伏旱 B.风暴潮 C.洪涝 D.寒潮
气温是指距地面l.5米高度上的百叶箱内的温度,地温是指地表面和以下不同深度处土壤温度的统称,两者均用摄氏度表示。读北京市气温和地温状况表(表1),完成27~28题。
表1 北京市多年平均气温和地温年内变化表
月份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气温 | -4.7 | -2.3 | 4.4 | 13.2 | 20.2 | 24.2 | 26.0 | 24.6 | 19.5 | 12.5 | 4.0 | -2.8 |
0cm地温 | -5.1 | -2.9 | 6.7 | 16.1 | 24.5 | 28.2 | 29.8 | 27.8 | 23.3 | 15.8 | 6.1 | -3.3 |
5cm地温 | -3.6 | -1.4 | 5.1 | 14.5 | 22.3 | 26. 9 | 28.2 | 26.5 | 21.1 | 13.4 | 4.6 | -1.9 |
10cm地温 | -2.0 | -0.9 | 4.9 | 14.1 | 21.8 | 25.7 | 27.6 | 25.5 | 20.7 | 13.0 | 4.4 | -1.1 |
27.从距地面1.5米处到地下10cm处的温度变化状况是( )
A.先下降后上升 B.先上升后下降 C.冬季先下降后上升 D.夏季先下降后上升
28.据表分析可知( )
A.受太阳辐射的影响,气温高于地温
B.受地球内能的影响,地温随深度增加而增大
C.受比热的影响,地温的年内变化比气温小
D.受接触面的影响,地表温度的变化幅度大于地下温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