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木兰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下游河道(下面左图)迁回曲折,河道淤泥厚度为13-15米,淤泥含水量达70%,在流经菁田市区周边低地平原后注入海洋。历史上木兰溪下游洪涝灾害频发,1999年福建省启动对水兰溪的全面治理,对河道截弯取直,采取“改道不改水”的方式,将原始河道水面实施最大限度保留,并在废弃河道的基础上扩建玉湖新城。载弯取直后,河流流速发生变化,水流和淤泥给河流两侧防洪大堤的修建造成巨大的工程障碍。当地采取“软体排”技术(下面右图)克履了世界级难题,”较体排”技术是先在大堤上铺设高强度的纤维布料,然后在布料上用绳索固定密集的小块混凝土石板,混凝土石板可随布料适应大堤的形变,2011年防洪大堤顺利完工。随后,当地从工业、农业、生活污水治理等方面对术兰澳的水质进行全面优化,木兰溪畔成为“百里凤光带”,是福建及萧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生动编影。
(1)说明历史上木兰溪下游水患频繁的原因。
(2)简述木兰溪”改道不改水”的治理方式对城市发展的积极作用。
(3)分析防洪大堤建设受到的主要威胁,并指出“软体排”技术对大堤防护的优势。
(4)请从农业污染防治的角度,为木兰澳的水质改善提出合理建议。
【答案】(1)夏季受季风、台风等影响,多暴雨,河流水量较大;下游河道迂回曲折,排水不畅;下游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泄洪能力有限;距河流人海口近,受海水顶托作用强,水涝多发。
(2)“改道”:河流改道后,降低水患风险,增加了城市建设空间;“不改水”:利用废弃河道,增加城区水域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城市景观;增加城市蓄洪空间。
(3)主要威胁:河道淤泥厚度大、含水量高,大堤建设地基不稳定;裁弯取直后河水流速快,对大堤冲击侵蚀能力增强。优势:混凝土石板质地坚硬,可降低河水对大堤的侵蚀程度;防洪大堤在淤泥地基上易发生形变,“软体排”可适应大堤的形变,保护大堤不因变形、开裂而坍塌。
(4)山区鼓励林业发展,提高植被对河流的涵养净化能力;限制耕作业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发展绿色农业;限制河流两侧养殖业的发展,减少养殖污染。
【解析】
本题以对水兰溪的全面治理为材料,重点考查河流开发的相关知识,考查学生读图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木兰溪位于福建省东南沿海,夏季受季风、台风等影响,多暴雨,河流水量较大;从图中可以看出,下游河道迂回曲折,排水不畅,河道淤泥厚度为13-15米,淤泥含水量达70%;在流经菁田市区周边低地平原后注入海洋,下游地势低平,河流流速慢,泄洪能力有限;距河流入海口近,受海水顶托作用强,洪水排泄受阻,水涝多发。
(2)“改道”:载弯取直后,河流流速发生变化,水流和淤泥给河流两侧防洪大堤的修建造成巨大的工程障碍,河流改道后,降低水患风险,在废弃河道的基础上扩建玉湖新城,增加了城市建设空间;“不改水”:将原始河道水面实施最大限度保留,利用废弃河道,增加城区水域面积,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木兰溪畔成为“百里风光带”,是美化城市景观;同时湿地还可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增加城市蓄洪空间。
(3)载弯取直后,河流流速发生变化,水流和淤泥给河流两侧防洪大堤的修建造成巨大的工程障碍,河道淤泥厚度为13-15米,淤泥含水量达70%,河道淤泥厚度大、含水量高,大堤建设地基不稳定;裁弯取直后河水流速快,对大堤冲击侵蚀能力增强,威胁防洪大堤的建设。在布料上用绳索固定密集的小块混凝土石板,混凝土石板质地坚硬,可降低河水对大堤的侵蚀程度;防洪大堤在淤泥地基上易发生形变,混凝土石板可随布料适应大堤的形变,“软体排”可适应大堤的形变,保护大堤不因变形、开裂而坍塌。
(4)山区鼓励林业发展,提高植被对河流的涵养净化能力,降低水体的含沙量;限制耕作业中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量,发展绿色农业,减轻水体污染;养殖业的粪便等排污量较大,限制河流两侧养殖业的发展,减少养殖污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