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地理——选修6:环境保护]
霾是大量极細微的干尘粒等均匀地浮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的空气普遍混浊现象。我国气象研究专家对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霾日进行研究,绘制了三省份1961~2013年平均霾日逐月变化图(如图)
描述图中三省份霾日的季节变化特点,并分析霾日最多季节的原因。
【答案】特点:冬、秋季较多,1月最多,12月次之;夏、春季较少,5月最少,原因:11月份之后东北地区燃煤取暖,增加了大气中的污染物秋、冬季昼夜温差大逆温出现频率高,大气污染物不易扩散;冬季降水少,对大气污染物的稀释作用弱
【解析】三省份霾日的季节变化特点可以从图中直接读取,雾霾的产生与污染物及天气、地形条件都有关系。三省份均位于我国东北地区,由于冬春采暖燃用煤炭较多,大气中的污染物较多;此时段内降水天气少,对污染物稀释较弱,容易产生雾霾。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题目】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自20世纪50年代至今,全球范围内已经完成了三次大型的产业转移,平均20年就完成一次大型的产业转移,目前正在启动第四次产业转移。前两次产业转移是国际产业中心之间的转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则参与了第三次产业转移和正在发生的第四次产业转移。
材料二 世界工业三次转移示意图。
部分国家劳动力工资和产值对比
国家 (地区) | 每个雇员年产 值/千美元 | 日工资/ 美元 | 年工资/年产值 |
美国 | 105 | 60 | 208.6 |
西德 | 87 | 45 | 188.8 |
英国 | 50 | 36 | 262.8 |
中国 | 29 | 1.5 | 18.9 |
菲律宾 | 23 | 5 | 79.4 |
(1)根据材料一、二写出全球前三次产业转移的路线及第四次产业转移的源地主要来自我国东南沿海的哪些区域。
(2)在全球第一轮产业转移时,美国产业转向西德而没有转向英国。请结合表格说明其原因。
(3)全球第三轮产业转移,使中国成为“世界工厂”。运用所学知识简述其原因。
(4)简述产业大量转出对当地产业结构和就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