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91年,我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特大洪水;1994年、1998年,大规模的洪水又接连发生。一次又一次的洪灾似乎成了我国挥之不去的梦魇。据初步统计,1998年长江发生的全流域性大洪水,全国共有29个省(区、市)遭受了不同程度的洪涝灾害,受灾面积3.18亿亩,成灾面积1.96亿亩,受灾人口2.23亿人,死亡3004人,倒塌房屋685万间,直接经济损失达1666亿元。
(1)分析洪灾带来的危害(提示:从直接和间接危害两方面作答。)
(2)分析洪灾的形成原因(提示:从自然原因和人文原因两方面分析。)
(3)防治洪灾的措施(提示:从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两方面作答。)
【答案】(1)直接危害:冲垮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间接危害:财产损失;人畜伤亡;瘟疫传染病的爆发;电力交通能源供应中断;商业停止;秩序紊乱 (2)自然原因: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自然因素导致的堤坝溃决;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人为原因:植被的破坏,导致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大规模围湖造田,减弱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 (3)工程措施:疏浚河道;修筑堤坝;兴建水库,退耕还湖;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非工程措施:提高防洪减灾意识;植树造林;强制性措施等。
【解析】整体分析:洪涝灾害的直接危害是冲垮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间接危害是导致人们的生活、居住、饮食、医疗、治安等无法保障。洪涝灾害自然原因与降水、滑坡、泥石流等因素有关,人为因素是破坏植被、围湖造田等不合理活动。
(1)洪涝灾害的直接危害是冲垮房屋道路和桥梁,淹没农田村镇和工厂。间接危害是由于洪涝灾害淹没一些地区,给人们带来财产损失,人畜伤亡。医疗卫生无法保障,导致瘟疫传染病的爆发。破坏了道路、供电、供气等设施,导致电力交通、能源供应中断。交通中断,商业停止,社会秩序紊乱。
(2)从自然原因分析,洪涝灾害发生与强降水、冰雪融化、冰凌堵塞河道有关。滑坡、泥石流堵塞河道,形成堰塞湖,洪水积聚过多,导致的堤坝溃决,形成洪灾。流域的汇水速度大于河道的排水速度,导致河水漫堤,也是洪灾发生的原因。从人为原因分析,洪涝灾害发生与植被的破坏有关,植被破坏,涵养水源能力降低,流域汇水速度加快,加剧水土流失和河道淤积。大规模围湖造田,湖泊对洪水的调节作用减弱。不合理建筑物占据河道,降低了河道排水的速度,也大了洪涝灾害发生的可能。
(3)防治洪涝灾害的工程措施,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进行工程建设,主要是疏浚河道,修筑堤坝。兴建水库,退耕还湖。开辟分洪区,开挖分洪道。非工程措施主要指计划,预案,措施制定等。主要包括提高防洪减灾意识,植树造林,强制性措施等。
【题目】环境承载力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在维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环境资源所能容纳的人口规模和经济规模的大小。下表为某岛国2015年环境与人口信息。读表,完成下列问题。
最多能供养的人口数 | 最适宜的人口数 | 实际供养的人口数 |
48万 | 28万 | 38万 |
【1】若a、b、c、d代表该岛国的四类资源在某一时期所能供养的人口数量,且a<b<c<d,在不考虑输入资源的前提下,该地的环境承载力是
A.a B.b C.c D.d
【2】若2015年该岛国的人口总量用X表示、人口合理容量用Y表示、环境承载力用Z表示,则三者的关系是
A.Z>Y>X B.Z>X>Y C.Y>Z>X D.X>Y>Z
【题目】“保护性耕作法”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读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表,完成下列各题。
土壤水分 | 土壤空气 | 土壤有机质 | 大气悬浮质 | 大气水分 | |
实验前 | 6.3% | 25.5% | 0.7% | 14.6% | 18.6% |
实验后 | 23.5% | 16.7% | 3.2% | 3.4% | 34.5% |
【1】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够
A. 保持土壤水分,降低大气湿度 B. 降低土壤水分,提高抗旱能力
C. 增强土壤透气性,提高土壤肥力 D. 降低土壤透气性,减少空气污染
【2】“保护性耕作法”最适宜优先推广的省区是
A. 西藏 B. 四川 C. 海南 D. 甘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