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中国“2000~2005年人均生活用能变化”表,回答22~23题。
2000~2005年人均生活用能变化 千克标准煤
年份 | 城镇人均 生活用能 | 农村人均 生活用能 | 农村人均生 活商品用能 |
2000 | 215 | 457.69 | 77 |
2001 | 213 | 520.69 | 82 |
2002 | 216 | 579.581 | 87 |
2003 | 237 | 600.21 | 99 |
2004 | 243 | 633.14 | 109 |
2005 | 257 | 653.26 | 122 |
22.读表,正确的分析是( )
A.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是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两倍以上
B.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是城镇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两倍以上
C.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在新农村建设中取得大幅增长
D.城市居民生活用能在全球变暖的背景下缓慢上升
23.据表中的地理事象,相关正确判读是( )
A.城市生活用能利用效率较高
B.农村生活商品用能比例较高
C.农村生活水平普遍高于城市
D.农村生活用能以化石燃料为主
答案:22.B 23.A
解析:第22题,农村生活用能由商品用能、非商品用能组成,城乡应以左、中两列数据相比较,农村用能中秸秆、薪柴等生物质能较多,其能源利用效率较低,这也是造成“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能是城市居民人均生活用能的两倍以上”的原因。生活用能的增长表格并未涉及原因,C、D选项与题意不符合。第23题,B、C、D选项均为干扰性选项。
|
图16和图17分别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转移的流向(占总量比重),读图和表2,完成下列问题。(16分)
(表2)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流出 |
省(市) |
贵州 |
四川 |
湖南 |
江西 |
河南 |
安徽 |
其他[ |
占总量比重(%) |
6.1 |
16.1 |
10.6 |
8.6 |
8.3 |
10.6 |
39.7 |
|
流入 |
省(市) |
福建 |
北京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广东 |
其他 |
占总量比重(%) |
5.6 |
5.6 |
7.2 |
5.6 |
8.9 |
35.5 |
31.6 |
(1)据图,分析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征,并分析其原因。(6分)
(2)椐表2,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4分)
(3)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产生什么影响?(6分)
图16和图17分别表示2000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在产业和空间的转移(占总量比重),读图和表2,完成下列问题。(16分)
表2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省区排名
流 出 |
省(市) |
四川 |
湖南 |
安徽 |
江西 |
河南 |
贵州 |
占总量比重(%) |
16.1 |
10.6 |
10.6 |
8.6 |
8.3 |
6.1 |
|
流 入 |
省(市) |
广东 |
浙江 |
上海 |
江苏 |
北京 |
福建 |
占总量比重(%) |
35.5 |
8.9 |
7.2 |
5.6 |
5.6 |
5.6 |
(1)据图分析2000年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其原因。(6分)
(2)据表2分析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说明主要原因。(4分)
(3)农村劳动力跨区域流动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经济发展的有益影响分别有哪些?(6分)
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将在未来十年形成世界最大的自由贸易区。读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统计表,回答:
|
2000年 |
2010年 |
总人口 |
18亿 |
20亿 |
GDP |
1.7万亿美元 |
2万亿美元 |
外贸 |
1.3万亿美元 |
不详 |
1.从目前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与欧盟相比,最具潜力的是
①资源优势 ②市场优势 ③交通优势 ④科技优势
A.①④ B.②③ C.①② D.③④
2.下列工业类型中最适合在东南亚布局的是
①原料指向型工业 ②市场指向型工业 ③动力指向型工业 ④廉价劳动力指向型工业
⑤技术指向型工业
A.①⑤ B.②③ C.②④ D.④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