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我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进行商品性农业基地的建设,到目前已经建成若干商品粮基地、三大商品棉基地和油料、糖料作物基地。读右图,回答有关问题。(15分)

(1)下列关于图中①、③、④、⑦四个著名商品农业基地和与其相对应的优势农产品的组合,正确的一组是           (  )

A.①——甜菜、水稻、亚麻

B.③——棉花、水稻、油菜

C.④——甘蔗、水稻、甜菜

D.⑦——水稻、亚麻、甜菜

(2)试简要分析①地区农业发展的优势条件,宜建成哪些商品农业基地?简述该地区发展商品农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发展方向。

(3)简要分析④和⑥两个商品粮基地粮食商品率比较高的主要原因。

(4)④和⑥所在的东北平原土壤肥沃,但与长江三角洲地区相比,粮食单位面积产量较低,这可能是由哪些原因造成的?东北平原不仅现在是我国最大的商品粮生产基地,而且将来在我国的商品粮供应方面占据越来越重要的位置。随着退耕还林、退耕还草、还湿地保护工程的实施,东北地区靠开垦荒地、扩大耕地面积来增加粮食产量的途径将受到限制。要保持和提高东北地区在全国商品粮供应中的地位,可行的途径有哪些?

(5)图中②、③、⑤所在区域农业发展存在的主要环境问题是什么?该如何解决?

 (1)B

(2)①地区为珠江三角洲,优势条件:水热充足、雨热同期;地形平坦、土壤深厚肥沃;河网密布,地表水丰富;沿海地区,海陆交通便利;人口稠密,市场广阔;技术先进,粮食单产水平高等。 宜建基地:商品粮基地,花卉、蔬菜、水果等高效农业和出口创汇农业基地。 存在问题:地势低平,低洼易涝;人口稠密,农产品商品率不高;宜农荒地少等。发展方向:治理低洼易涝地,发展基塘农业等混合农业;通过提高农业生产技术和实施多种经营来提高商品率。

(3)土地辽阔,耕地面积广;人口较少,人均粮食产量较高。

(4)原因:纬度高,热量条件差;农业科技水平较低;农业投入较少等。

途径:增加科技和资金投入,提高单产;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保证稳产;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等。

(5)问题:湖泊面积萎缩,洪涝灾害较多。 办法:因地制宜,调整农业结构,发展多种经营;退耕还湖,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抗灾能力等。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汹涌的“民工潮”

  “民工潮”的提法最早出现在1989年。这一年,我国春节铁路客运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拥挤状况。当时的媒体开始使用“民工潮”一词来形容民工大规模流动的现象。此后,这个词便被广泛使用,沿袭至今。

  改革开放以来,珠江三角洲地区经济发展迅速,许多城市出现了劳动力短缺的现象,特别是加工工业发达的深圳、东莞一带,劳动力紧张状况更为突出。由于就业机会多,劳动报酬相对较高,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就有大批外省劳动大军南下广东务工,其中绝大部分涌入珠江三角洲。这些外来的民工大多从事服装、制鞋、玩具、电子装配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及营销、餐饮等商业服务业。

  活动:如果你的家住在农村,分几个小组搜集相关资料。第一组调查家乡若干名外出务工者的状况(包括外出务工者的年龄、性别、务工地、务工行业、务工收入等);第二组分析家乡人外出务工的原因(包括家乡、外出务工地的发展条件、人口密度等)和结果,分别写出调查报告。

如果你的家住在城市,分组进行调查。第一组调查住在附近的若干名外来务工者的情况(包括外来务工者的年龄、性别、籍贯、务工行业、务工收入等);第二组分析外来务工者到此地务工的原因(包括当地、民工家乡的发展条件、人口密度等)和结果,最后各小组进行交流和对比分析,得出“民工潮”的原因和结果,写出书面报告。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