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根据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根据2002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2,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
材料二
据调查测定,淮河流域流失的土壤大部分粒径小于 0.5mm,一场暴雨过后,土壤中粒径1.2mm的沙砾增加 1.0%~3.6%,土壤有机质损失19.5%~36.4%。上个世纪 80年代山丘农耕地每公顷施用的化肥仅十几千克,现在为了维持产量每公顷施用化肥五百千克左右。材料三
下图为淮河流域水系图。
(1)据图说明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分析M地形成降水峰值中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淮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和水文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从上、下游和南、北两岸角度比较淮河水系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材料一
根据2002年公布的全国遥感普查资料,淮河流域水土流失面积3.08万km2,主要分布在淮河上游的桐柏山区、大别山区等地区。
材料二
据调查测定,淮河流域流失的土壤大部分粒径小于 0.5mm,一场暴雨过后,土壤中粒径1.2mm的沙砾增加 1.0%~3.6%,土壤有机质损失19.5%~36.4%。上个世纪 80年代山丘农耕地每公顷施用的化肥仅十几千克,现在为了维持产量每公顷施用化肥五百千克左右。材料三
下图为淮河流域水系图。
(1)据图说明淮河流域降水量的分布特点。分析M地形成降水峰值中心的原因。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简述淮河流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对当地土壤和水文的影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根据材料三从上、下游和南、北两岸角度比较淮河水系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特点:由东南向西北递减;大部分地区的年降水量在600mm~1000mm之间:山地地区大,平原地区小。形成降水峰值的原因:M位于大别山地区,且靠近长江中下游,江淮准静止锋滞留的时间长;山地地区受夏季风的影响,多地形雨。
(2)对土壤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土壤黏粒,造成土壤质地粗化,蓄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有机质,土壤肥力下降;施用大量的化肥,土壤板结。对水文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舍沙量增大,大量的泥沙在中下游河湖中沉积,容易形成地上河和地上湖,河流泄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
(3)淮河流域上游为山区,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下游地势平缓(或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纵横。淮河南岸支流短小,北岸支流长且相对多。整体呈羽状水系。
(2)对土壤的影响: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土壤黏粒,造成土壤质地粗化,蓄水能力降低:水土流失带走大量的有机质,土壤肥力下降;施用大量的化肥,土壤板结。对水文的影响:水土流失严重,河流的舍沙量增大,大量的泥沙在中下游河湖中沉积,容易形成地上河和地上湖,河流泄洪能力下降,洪涝灾害频繁。
(3)淮河流域上游为山区,水系发育,支流众多;下游地势平缓(或低洼),大小湖泊星罗棋布,水网交错、纵横。淮河南岸支流短小,北岸支流长且相对多。整体呈羽状水系。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下列问题。(10分)
材料一:珠江三角洲城市群的分布图(图11)
材料二:图12为珠江三角洲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
材料三:珠江三角洲地区目前正从以传统制造业为主向现代制造业、高端服务业转型。在这一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承受着越来越大的成本增加、市场环境转变乃至地方政府主动推动的巨大压力,并出现了关闭、停产、外迁现象,成为珠三角产业升级过渡期不可回避的“阵痛”。
(1)珠江三角洲城市群正在兴起,试分析该地区城市发展的自然和社会条件。(4分)
(2)关于产业结构变化对区域发展带来的影响,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2分)
A.较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移产业,加大了区域问的经济差异 |
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可能会对当地的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 |
C.产业移出地区会出现严重的失业问题 |
D.产业的升级有利于解决本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