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20世纪50年代以来,针对海河流域频发旱涝灾害,海河流域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不足全国的1/7等问题。在流域西部、北部修建了大量水库,在东部新开了多条入海河道。

(1)结合流域气候和地形特点,分析修建水库和新开入海河道的自然原因。

(2)针对流域水资源匮乏的现状,简述农业生产应采取的对策。

【答案】(1)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洪峰流量大,修建水库蓄水调节,可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解析】

试题

(1)读图,该流域属于海河流域,流域内降水量偏少,且集中于夏季,季节和年际变化大。中上游地区以山地、高原为主,平时地表径流量少,暴雨时流量大。修建水库,可以蓄水或调节暴雨时洪峰流量大,有利于缓解旱涝灾害。下游地区以平原为主,排水不畅,支流集中汇聚于海河,易发生洪涝。开挖人工河道,主要用于排水泄洪。

(2)流域位于华北地区,缺水问题严重。针对缺水问题,应推广耐旱作物,调整作物类型,进行品种改良。应用喷灌、滴灌、微灌等节水技术,发展节水农业。要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抵御旱灾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区域经济文化的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农牧交错带是农、牧交汇的过渡地带,中国历史上的北方农牧交错带的形成经历了一个长期的过程。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将陇西地区、银川和河套平原全部置于秦的版图之内,设置郡县,鼓励屯垦,以戍边屯垦和移民富边的形式,开始了大规模的农垦种植业活动,农牧界线向西北方向大大推进。到两汉时期,随着人口的增加,为缓解人口压力,继续推行“移民富边”政策,农垦达到高潮,农牧界线曾一度北移到阴山以北。东汉后期,由于停止移民屯垦和北方游牧民族的内迁,农牧界线曾向南推移,使草原和森林植被有所恢复,牧区范围有所扩大。唐宋时期统治者为巩固边防、充实国库和边防屯田自给,推行“军垦和民垦”,奖励耕垦,在唐代中叶以后农牧地区分界线又向北推移。两宋以至元代,本区移民数量和开垦规模都较小,农牧界线大体在今陕北与内蒙古之间。明代为设防固守边疆,组织军士和平民屯田,进行大规模屯垦,清代人口剧增,迫于人口压力,允许人民到内蒙地区自由垦殖,农田又发展到阴山以北。

——苏志珠等《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形成之探讨》

(1)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说明我国农牧交错带分布的特点及形成的原因。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宝库的甘肃省敦煌莫高窟于1987年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有学者曾说:“气候与莫高窟息息相关,它使洞窟内的泥塑、壁画得以保存千年,但同时也在一点点剥蚀着它们。”

(2)说明当地气候对莫高窟文物保护的影响。

2014年8月1日敦煌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正式对外开放,莫高窟旅游模式因此发生变化。

开放前:游客最多实地参观10个洞窟(用时120分钟)

开放后:网络预约数字展示中心观看主题电影、球幕电影,参观8个有代表性

的“数字洞窟”实地参观7个洞窟返回数字展示中心休息、购物(用时150-180分钟,其中实地洞窟内参观时间75分钟)

(3)简述数字展示中心的开放对莫高窟景区的有利影响。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