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以下各题。
材料一 2011年8月3日下午18时许,乌鲁木齐遭遇沙尘暴袭击,黄褐色的沙尘迅速笼罩了乌鲁木齐市区,城区部分路段瞬间能见度仅百米。
材料二 回顾过去,我国人口多,对农产品需求量大,为了提高农业产出,一方面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一方面对现有土地过分利用,造成土壤侵蚀和荒漠化。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平方千米,每年流失土壤50多亿吨。荒漠化及受荒漠化威胁的土地面积达400多万平方千米。各种农作物对肥料的平均利用率为:氮40%~50%、磷10%~20%、钾30%~40%。这种大量和过分使用化肥的状况不仅对土壤造成污染,也使土壤板结。
(1)由材料一可知,近年来大范围的强沙尘暴天气在我国频繁发生,这种现象反映的环境问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材料二反映出我国土地资源的主要环境问题及成因是:
问题①______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②______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
问题③__________________,成因____________________。
(3)目前,我国水土流失面积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8%,造成土壤污染的原因除大量使用化肥外,还有____________________等。
(4)材料中“对现有土地过分利用”主要是指(多选)( )
A.半干旱、半湿润地区的不合理灌溉
B.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垦耕
C.草原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理论载畜量
D.乱伐森林,给土地“剃光头”
(1)土地荒漠化
(2)水土流失 毁林开荒 土壤侵蚀和荒漠化 现有土地过分利用 土壤污染(板结) 过量使用化肥
(3)使用农药和污水灌溉
(4)BCD
【解析】
试题分析:第(1)题我国的沙尘暴多受西北风的影响,近年沙尘暴多发,是由于西北地区植被破坏,而引起土地荒漠化。第(2)题读材料二可知:扩大耕地面积,毁林开荒,而引起水土流失;对现有土地过分利用,引起土壤侵蚀和荒漠化;大量和过分使用化肥,引起土壤造成污染。第(3)题土壤污染是因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大量使用化肥和使用农药和污水灌溉。第(4)题土地过分利用是指对某种土地资源的使用超过了它所承受的限度,而引起环境问题,不合理灌溉不属于对土地过分利用。半湿润地区的陡坡垦耕,会引起水土流失;草原实际载畜量大大超过理论载畜量,会引起草原退化;乱伐森林,给土地“剃光头”,会影响森林的再生。故选BCD。
考点:生态环境问题
点评:本题综合考查沙水土流失、土壤污染和土地荒漠化等生态环境问题,试题难度中等,解题关键是从材料中提取答题信息及理解生态环境问题的成因。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某年杭州国内游客统计
来源 | 人数(万) | 比例(%) | 平均逗留天数(天) |
上海 | 45 | 45 | 2 |
江、浙两省 | 25 | 25 | 3 |
华东其他省份 | 20 | 20 | 3 |
其余省份 | 10 | 10 | 4 |
总计 | 100 | 100 | 2.65 |
材料二:西湖位于杭州城西,三面环山,东面濒临市区。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千米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概括起来,西湖风景主要以一湖、二峰、三泉、四寺、五山、六园、七洞、八墓、九溪、十景为胜。1982年西湖被确定为国家风景名胜区,1985年被评为“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
(1)到杭州旅游的人主要来自周边地区,这说明旅游资源的是__________有限的。
(2)来自上海、江、浙的游客占绝大多数,这说明__________是旅游的主要市场。
(3)从时间和距离来看,赴杭州旅游的游客中,主要以__________途和__________期为主。
(4)可见,旅游地的旅游经济价值的大小,有时不一定与其旅游价值成正比,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它们与__________的距离。
(5)西湖是杭州最为著名的旅游区(景点),该景区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6)坐火车从惠州到杭州旅游,所经铁路线先是__________线,在__________(城市)附近转乘__________线,最后到达杭州。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1: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见下图)地处我国沿海西南端,主要由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四市和玉林、崇左两个物流中心组成,形成“4+2”经济区。陆地国土面积4.25万平方公里,2006年末总人口1255万人(不含玉林、崇左)。
材料2:北部湾经济区三类用地平衡表
政策引导区 | 强制管制区 | 面积(平方公里) | ||
2005年 | 2010年 | 2020年 | ||
城市地区 | 中心城区 | 396 | 798 | 1350 |
经济开发集中区 | (0) | (76) | (100) | |
临海重化工业集中区 | (10) | (50) | (86) | |
区城交通 | 532 | 800 | 950 | |
发展备用 | 2906 | 2236 | 1534 | |
小计 | 3834 | 3834 | 3834 | |
农村地区 | 农村居民区 | 1860 | 1860 | 1012 |
农业地区 | 24121 | 22976 | 22844 | |
小计 | 25981 | 24836 | 23856 | |
生态地区 | 自然保护区 | 3819 | 4430 | 4899 |
水源保护区 | 5690 | 6092 | 6390 | |
生态恢复区 | 3276 | 3408 | 3621 | |
小计 | 12785 | 13930 | 14910 | |
合计 | 42500 | 42500 | 42500 |
材料3:国家大力支持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发展,北部湾经济区的功能定位是:立足北部湾、服务“三南”(西南、华南和中南)、沟通东中西、面向东南亚,充分发挥连接多区域的重要通道、交流桥梁和合作平台作用,以开放合作促开发建设,努力建成中国一东盟开放合作的物流基地、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成为带动、支撑西部大开发的战略高地和开放度高、辐射力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生态良好的重要国际区域经济合作区。
材料4:改革开放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北部湾经济区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经济实力明显增强。北部湾经济区岸线较长、土地面积广阔、海产丰富,环境容量较大,是我国沿海地区规划布局新的现代化港口群、产业群和建设高质量宜居城市的重要区域。
(1)北部湾经济区所在省区所属的气候类型是 ,最典型的地貌是 ,受其影响,其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2)试分析北部湾经济区发展经济的区位优势。
(3)根据材料2,分析北部湾经济区规划中城市、农村和生态三大类用地的结构特点及变化
(4)借鉴珠三角的经验,今后北部湾经济区工业化和城市化过程中应注意哪些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