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有关问题。
下图分别为太阳直射点在地球上的移动轨迹图(左图) 和欧洲、非洲局部某时刻气压场分布(下右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1)若上右图所示气压形势在这一季节属于常态,则此时太阳直射点位于上左图a、b、c、d 四段中的哪一段,说出判断理由。
(2)比较上右图中M、N、Q三地,当太阳直射点位于图甲中b段时的昼长和正午太阳高度角。
(3)比较N、M 两地该季节气温特点,分析主要原因。
(4)概括Q 地此时植被景观的主要特征 , 并说出原因。
【答案】(1)d 北大西洋为低压区或亚欧大陆中部为高压区(北半球同纬度大陆气压值高于海洋)。
(2)昼长 M>N>Q;正午太阳高度M<N<Q。
(3)该季节为冬季(1月前后),N地气候温和、月均温在0℃-10℃之间, M气候寒冷、月均温在0℃以下。原因:N地受暖湿的盛行西风影响;北大西洋暖流增温增湿。M地受寒冷的亚洲高压控制(或大陆气团控制)。
(4)草木枯黄 受信风带控制,降水稀少
【解析】试题分析:
(1)由上右图气压形势可以看出,此时亚欧大陆上受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控制,海洋上保留低压中心,可以判断此时为北半球的冬季,由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形成的大陆高压。结合左图可知上面半图为北半球,下面为南半球(地球自转方向北逆南顺),b为北回归线,d点为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回归线,为北半球冬季,故为d。
(2)由上题分析可知,b点为太阳直射北回归线,应当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图中M、N、Q三地,均位于北半球(根据大陆轮廓或者纬度递变规律),当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时,北半球各地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图中M、N、Q三地纬度依次减小,所以昼长依次变短。正午太阳高度从北回归线向两侧递减,图中M、N、Q三地离北回归线越来越近,所以正午太阳高度越来越大。
(3)由第1小题分析可知,此时为北半球冬季,N地位于沿海,受海洋影响大,沿岸有北大西洋暖流流经,增温作用明显,温度较高,在0度以上,而M地深居内陆,大陆性特征明显,气温低,在0度以下。
(4)Q地属于北半球的热带草原,此季节受东北信风影响,降水少,草木枯黄。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