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
省(直辖市) | 第五次人口普查数占 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 第六次人口普查数占 全国总人口数的比重(%) |
甲省 | 7.17 | 7.15 |
乙省 | 7.31 | 7.02 |
丙省 | 6.83 | 7.79 |
丁市 | 1.32 | 1.72 |
1.表中内容反映,甲、乙、丙三省( )
A. 已出现人口负增长 B. 人口流动量大
C. 经济发达 D. 人口大省
2. 丁市人口普查数占全国的比重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
A. 经济发展快,人口出生率高 B. 生活水平提高,自然增长率高
C. 医疗卫生事业进步,死亡率下降 D. 经济发达,迁入人口数量多
3. 从第五次人口普查到第六次人口普查的10年间,人口数量增长率最高的是( )
A. 甲省 B. 乙省
C. 丙省 D. 丁市
1.D 2.D 3.D
下面是我国江南丘陵某县农村土地利用构成、农村生活用能构成资料,以及农业开发示意图。据此回答下列问题。
表1 某县土地利用构成
|
耕地 |
林地 |
草山草坡 |
湖泊 |
其他 |
1976年 |
45.2% |
4% |
8% |
2% |
40.8% |
1996年 |
30.8% |
14% |
20.3% |
10.8% |
24.1% |
表2 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
|
秸秆 |
薪柴 |
煤炭 |
沼气 |
小水电 |
其他 |
1976年 |
50.3% |
32.4% |
10.3% |
0.5% |
0.8% |
5.7% |
1996年 |
20.5% |
10.8% |
15.4% |
35.3% |
15.2% |
2.8% |
(1)该县1996年与1976年相比,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建立了与当地生态系统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试分析其变化特点及原因。
(2)该地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封山育林是有效措施,但为此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试分析解决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县农业开发过程中,建立起_____生产体系,该体系(示意图)土地利用结构以_____为主,实现了农业的良性循环。
(4)有利于南方低山丘陵区资源进一步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资源)有哪些?
表1 某县土地利用构成
|
耕地 |
林地 |
草山草坡 |
湖泊 |
其他 |
1976年 |
45.2% |
4% |
8% |
2% |
40.8% |
1996年 |
30.8% |
14% |
20.3% |
10.8% |
24.1% |
表2 某县农村生活用能构成
|
秸秆 |
薪柴 |
煤炭 |
沼气 |
小水电 |
其他 |
1976年 |
50.3% |
32.4% |
10.3% |
0.5% |
0.8% |
5.7% |
1996年 |
20.5% |
10.8% |
15.4% |
35.3% |
15.2% |
2.8% |
(1)该县1996年与1976年相比,在土地资源利用方面建立了与当地生态系统协调一致的生态系统,试分析其变化特点及原因。
(2)该地生态建设任务繁重,封山育林是有效措施,但为此必须首先解决农民的生活能源问题。试分析解决措施: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县农业开发过程中,建立起_____生产体系,该体系(示意图)土地利用结构以_____为主,实现了农业的良性循环。
(4)有利于南方低山丘陵区资源进一步开发的社会经济条件(社会资源)有哪些?
|
阅读下列图表,完成下列问题。(1O分)
表1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流出 | 省(市) | 贵州 | 四川 | 湖南 | 江西 | 河南 | 安徽 | 其他 |
占总量比重(%) | 6.1 | 16.1 | 10.6 | 8.6 | 8.3 | 10.6 | 39.7 | |
流入 | 省(市) | 福建 | 北京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广东 | 其他 |
占总量比重(%) | 5.6 | 5.6 | 7.2 | 5.6 | 8.9 | 35.5 | 31.6 |
(1)结合上图,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
(2)结合表1,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
(3)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
阅读下列图表,完成下列问题。(1O分)
表1 2000年中国跨省人口流动的地区构成
流出 |
省(市) |
贵州 |
四川 |
湖南 |
江西 |
河南 |
安徽 |
其他 |
占总量比重(%) |
6.1 |
16.1 |
10.6 |
8.6 |
8.3 |
10.6 |
39.7 |
|
流入 |
省(市) |
福建 |
北京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广东 |
其他 |
占总量比重(%) |
5.6 |
5.6 |
7.2 |
5.6 |
8.9 |
35.5 |
31.6 |
(1)结合上图,简述2000年中国农村劳动力产业转移的流向特征。(2分)
(2)结合表1,说出2000年中国人口跨省流动的空间特征,并分析其原因。(5分)
(3)简述农村劳动力转移对迁入区社会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