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关于北京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变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从冬至到夏至,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增大 | |
B. | 从春分到秋分,白昼不断加长 | |
C. | 正午太阳高度最大和白昼最长出现在同一天 | |
D. | 春秋二分,白昼为一年中最短 |
分析 从太阳直射点地(此处为90°)所在纬度向南北递减,减少的度数等于当地地理纬度与直射点纬度之差(一南纬、一北纬地区的差,为其数值之和).
解答 解:A、从冬至到夏至,太阳直射点自南回归线移动到北回归线,北京的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故符合题意.
B、二分日全球昼夜平分,故不符合题意.
C、北京夏至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大,白昼最长,故不符合题意.
D、既无直射又无极昼极夜,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该题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角的变化,学生需要认真阅读所给的图表,从中提取解题信息,难度不大.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如图是该省级行政区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15.我国云南昆明引种桉树后,引起地下水位下降,造成周围植被大量死亡,这属于( )
A. | 生物灾害 | B. | 水文灾害 | C. | 自然灾害 | D. | 人为灾害 |
2.A国经常发生洪涝灾害,其主要原因是( )
A. | 海平面升高 | B. | 地势低平,容易积水 | ||
C. | 全年降水量大,且季节分配均匀 | D. | 大型工程建设不当 |
12.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 a-洪涝灾害 | B. | b-土壤肥力 | C. | c-灌溉水源 | D. | d-生长积温 |
19.该地区人口密度差异的主要影响因素有( )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①纬度 ②河流 ③降水 ④地形.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②③ | D. | ②④ |
16.深秋、初冬时节是该地大雾的多发期,这其中的道理是( )
A. |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易凝结,但风力微弱,水汽不易扩散 | |
B. | 昼夜温差减小,水汽不易凝结,直接悬浮于大气中 | |
C. |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不易凝结,直接附着在地面上 | |
D. | 昼夜温差较大,水汽易凝结,干燥空气又提供了足够的扬尘颗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