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该城市人口分布的变化是( )A. | 人口分布峰值点增多,总体上趋于集中 | |
B. | 人口增长的区域差异增大 | |
C. | 人口分布向西和向南拓展比较明显 | |
D. | 人口逐渐向外迁移,人口郊区化即将来临 |
分析 主要考查了人口分布的变化及形成原因.对比两个时期的人口密度图示,发现该城市人口密度不断增大,人口分布峰值区增多,总体上人口表现为分散的趋势;人口增长出现普遍性,因而增长的地域差异不明显;城市人口向着西部和北部拓展比较明显;人口逐渐向外迁移,人口郊区城市化明显.
解答 解:A、人口分布峰值区增多,总体上人口表现为分散的趋势,故不符合题意;
B、人口增长出现普遍性,因而增长的地域差异不明显,故不符合题意;
C、城市人口向着西部和北部拓展比较明显,故不符合题意;
D、人口逐渐向外迁移,人口郊区城市化明显,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从图中获取有效信息和掌握人口分布的变化及形成原因.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4.2010年我国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2011年4月底,国家统计局公布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主要数据.安徽省统计局也于5月17日公布了我省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阅读 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表1.第五次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的比较
表2.安徽省第五次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常住人口、户籍人口比较
材料二 城市是受人类活动影响最深刻的区域,城市化对地理环境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今年入夏以来,频繁的雷暴导致北京首都机场的航班大面积延误.5月底,在美国密苏里州乔普林市连续的雷雨天气引发了美国近60年来单次致死人数最多的一次龙卷风.美国一位学者经过两年的研究得出了造成城市雷暴天气增多的首要原因是“城市热岛效应”.城市人口越多,规模越大,热岛效应越明显.据研究,1万人口城市的热岛强度达到0.11℃,10万人口是0.32℃,100万人口的城市其热岛强度可达到0.91℃.
(1)请根据表1中的数据,说出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特点、面临的人口问题.
(2)安徽每年都有大量人口流向外省,请说明其主要原因.
(3)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
材料一 表1.第五次与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部分数据的比较
总人口(万人) | 比上次普查年均增长(%) | 年龄构成(%) | |||
0-14 | 15-59 | ≥60岁 | |||
2000年第五次 | 129533 | 1.07 | 22.89 | 70.15 | 6.96 |
2010年第六次 | 1339724852 | 0.57 | 16.60 | 70.14 | 13.26 |
2000年第五次 | 2010年第六次 | 两次相比人口变化情况 | ||
增减人数(万人) | 年均增减百分比 | |||
常住人口(万人) | 5986.0 | 5950.1 | -35.9 | -0.06 |
户籍人口(万人) | 6245.3 | 6862.0 | +616.7 | +0.95 |
注: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时全省净流出到省外半年以上人数为911.9万人 |
(1)请根据表1中的数据,说出我国现在人口增长特点、面临的人口问题.
(2)安徽每年都有大量人口流向外省,请说明其主要原因.
(3)简述城市热岛效应形成的主要原因及减轻城市热岛效应的主要措施.
19.从1990年到2050年.我国人口结构变化最接近于图2中的( )
A. | ①→② | B. | ①→④ | C. | ③→② | D. | ②→③ |
12.表格数据反映( )
A. | 印度女性因性别比低参与劳动人数少 | |
B. | 劳动参与率高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高 | |
C. | 日本男性劳动参与率比女性约高10.9% | |
D. | 中国的劳动者总量比其他三国劳动者总和更多 |
19.图中代表非洲的是(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9.以下关于我省“单独两孩”政策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现阶段我省人口数量已经与资源环境相协调,可以实施二胎政策 | |
B. | “单独两孩”政策与“计划生育”政策是矛盾的 | |
C. | “单独两孩”政策与计划生育并不矛盾,是对“计划生育”政策的补充和完善 | |
D. | “单独两孩”政策的实施会造成我省人口与资源环境矛盾尖锐,影响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
1.目前,人类能探测到的宇宙范围被称为( )
A. | 太阳系 | B. | 银河系 | C. | 总星系 | D. | 地月系 |
18.与该省人口增长模式相同的国家是(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19.由材料可知,浙江省2000年至2010年( )
A. | 人口自然增长率增高,人口增长较快 | |
B. | 人口出生率增高,老龄化速度减缓 | |
C. | 农村人口大量外迁,导致农村人口减少 | |
D. | 省外年轻人口大量迁人,人口总量增幅较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