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的使用, 不恰当的两项是(

A.任何一个时代的文艺,只有同国家和民族紧紧维系、休戚与共,才能发出振聋发聩的声音。

B.《美人鱼》公映12天就收获了24·65亿的票房佳绩,依照目前走势,《美人鱼》票房超过30亿指日可待

C.现在到人才市场应聘的人虽然很多,但不稂不莠,用人单位要找到真正能胜任工作的人也不容易。

D.日前,中国海军在渤海某海域组织实施了航母编队实弹演习,共动用辽宁舰等各型舰艇数十艘、飞机数十架,这场军演真可谓万人空巷、举世瞩目。

E.三星Note7手机因发生爆炸不得不在全球召回和停售,然而最初的这个全球偏偏不包括中国。这种厚此薄彼的政策引起中国质检总局和消费者的强烈不满。

【答案】CD

【解析】A项,振聋发聩:发出很大的响声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用来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麻木的人。不合语境。B项,指日可待:(事情、希望等)不久就可以实现,通常指好的事物或情况。使用正确。C项,不稂不莠:指禾苗中无野草。后比喻人不成才,没出息;不合语境。D项,万人空巷:成千上万的人涌向某处参加盛典或观看热闹儿,使里巷空阔冷落,不是街巷空空无人之意。多用来形容庆祝、欢迎的盛况;此处不合语境。E项,厚此薄彼:重视或优待一方,轻视或怠慢另一方。比喻对两方面的待遇不同。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题。

醉翁操【1】

苏轼

琅然,清圆,谁弹?响空山。无言,惟翁醉中知其天。月明风露娟娟,人未眠。荷蒉过山前,曰有心也哉此贤【2】 醉翁啸咏,声和流泉。醉翁去后,空有朝吟夜怨。山有时而童巅【3】,水有时而回川。思翁无岁年,翁今为飞仙。此意在人间,试听徽外三两弦【4】

注释:【1】据本词序,欧阳修喜爱琅琊幽谷的山川奇丽、泉鸣空涧,常把酒临听,欣然忘归。后沈遵作琴曲《醉翁操》,崔闲记谱,请苏轼填词。【2】蒉:草筐。《论语·宪问》:子击磬于卫,有荷蒉而过孔氏之门者,曰:有心哉,击磬乎!’”【3】童巅:山顶光秃,山无草木曰童。【4】徽:琴徽,系弦之绳。此处代指琴。

(1)下列对本词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响空山与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空山,都写出了山的空寂。

B荷蒉两句以《论语》中荷蒉者对孔子击磬的评价,赞赏醉翁懂得鸣泉之妙。

C醉翁去后两句描写醉翁离开琅琊后,作者空对流泉,以吟诵表达思念之情。

D.词作最后三句是说醉翁虽已离世,声和流泉的美妙意境却仍然得以留存人间。

(2)词作开篇几句运用了以声写声的手法,用玉声形容泉声的清亮圆润。按照要求,完成下列各题。

下列诗句,没有运用这种手法的一项是(

A.龙吟虎啸一时发,万籁百泉相与秋。(李颀《听安万善吹觱篥歌》)

B.商声寥亮羽声苦,江天寂历江枫秋。(刘长卿《听笛声留别郑协律》)

C.蜂簇野花吟细韵,蝉移高柳迸残声。(韦庄《听赵秀才弹琴》)

D.寒敲白玉声偏婉,暖逼黄莺语自娇。(王仁裕《荆南席上咏胡琴妓》)

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白居易《琵琶行》同样运用了这种手法来写琵琶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3)在横线处填写作品原句。

古代文人常常喜欢啸咏,除了本词中的醉翁,陶渊明写曾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归去来兮辞》)

这首词与欧阳修《醉翁亭记》有密切关联。词中唯醉翁中知其天”“醉翁啸咏,声和流泉,呼应了《醉翁亭记》中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寄情山水的名句。

(4)欧阳修《醉翁亭记》描写了琅琊山的四时景色,表现了作者以山水自适、与民同乐的情怀。与之相比,苏轼这首《醉翁操》所描写的景色和表现的情怀有何不同?

【题目】阅读下面文段,完成题。

书画同源

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术语,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两者的产生和发展,相辅相成。对于书画同源这一中国艺术史的基本理论,其关注焦点在于书画同源的字作何理解。

从文明产生之日起,人们便不可避免地产生对事物记载的需要,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从最初的结绳记事,逐步发展为以图记事,并最终导致了文字的产生。作为最古老的文字种类,甲骨文无疑是从最原始的图画发展成的一种具有高度概括力的记事符号,而这些字除包括象形与指事两种功能,更具有一定的绘画因素,这些图画文字随着人们对自身和客观事物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表现能力的发展,逐渐由图案化的形象符号演变为由线条构成的文字,并在此基础上产生了神奇瑰丽的书法艺术。而作为文字先祖的图画自是毫无疑问地成为兴起于书法艺术之后的独具东方气韵的中国绘画艺术的基石了。

对书画同源的字,除最初的起源一解外,还指书法与绘画在表现形式方面,尤其是在笔墨运用上具有共同的规律性。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离开了书法的用笔,就很难言中国画,从而,中国画本身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处处都透露出抽象之美,流露出其独立的审美价值。

中国书法与绘画艺术的追求,不仅在于其形式的美,更在于其蕴含的抒情的艺术意境,也就是说,书画同源之不是仅停留于表面的表现形式、笔墨运用上的同源性,而是深入到书法与绘画艺术的神髓之中,具有相同的神髓、意境之源。传统中国画从以形写神遗貌取神而成为表现意象的造型艺术,其追求重点并不在形、在貌,而在神韵之上,苏东坡就曾诗云:论画贵形似,见与儿童邻。故而绘画艺术中最具东方含蕴表现特色的写意画,无论写意山水也好,还是写意花鸟也罢,就是以贵在得其神髓而为世人所推崇;若画不能现其神韵,那就只不过是一纸水墨、淡彩而已,不能称之为画了。而书法艺术在创作时也往往要借物象以创意,并最终以文字本身抽象的形——笔划、间架、章法来表达意境,必须得意而忘象方可谓佳作。

随着文明的发展进步,文字、图画都不再仅仅是记录的工具了,而是成为了人们表达思想、直抒胸臆的桥梁,成为人们宣泄感情的工具。而书法与绘画艺术更是因为其作者的感情投入具有了更高层次的艺术价值,他们不再是死的作品,而成为其作者活的人生写照,成为了有之物。 以清代著名的扬州八怪之一的郑板桥为例,其画竹,除了尽现竹清冷含蕴的神髓之美,也赋予其笔下的竹一颗心,将自己的品性与竹子重叠在了一起;其写字,也是同样将人生之感悟融入其中,所以难得糊涂才成为其书法的名篇。字如其人,画如其人,人的品性皆会融入其书画作品之中,书法与绘画艺术也因其作者而有了其各自品格。故此可得,书画同源,源自人心。

【1】下列说法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

A.中国书画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作为记录的工具性特点将会越来越淡化。

B.书法的用笔是中国画造型的语言,它使中国画带上了强烈的书法趣味。

C.中国书画追求抒情艺术意境,只有抛弃物象,才能达到遗貌取神”“得意而忘象的佳境。

D.书画同源是中国书画艺术史的基本理论,意为中国绘画和中国书法关系密切,相辅相成。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甲骨文是最古老的文字种类,它除了具有象形和指事功能外,也具有一定的绘画因素,是属于图画文字。

B.中国的绘画艺术兴起于书法艺术之后,故中国画具有强烈的书法趣味,国画的线条、墨韵具有抽象之美。

C.中国写意山水和写意花鸟最具东方含蕴表现特色,它借助水墨、淡彩等来表现绘画内容的神韵而为世人所推崇。

D.中国的书法艺术也借助文字抽象的形来表达意境,郑板桥据此书写的难得糊涂,才成为书法中的名篇。

【3】书画同源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请分条作出概括。

答: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节选)

臣闻有非常之人然后可以建非常之功。求非常之功而用常才、出常计、举常事以应之者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也。前史有言非常之元黎民惧焉。古之英豪岂乐于惊世骇俗哉盖不有以新天下之耳目、易斯民之志虑则吾之所求亦泛泛焉而已耳。

皇天全付予有家而半没于夷狄此君天下者之所当耻也。《春秋》许九世复仇而再世则不问此为人后嗣者之所当愤也。中国圣贤之所建置而悉沦于左衽此英雄豪杰之所当同以为病也。秦桧以和误国二十余年而天下之气索然而无余矣。陛下慨然有削平宇内之志又二十余年而天下之士始知所向。其有功德于宗庙社稷者非臣区区之所能诵说其万一也。

东宫曰监国行曰抚军。陛下近者以宅忧之故特命东宫以监国。天下之论皆以为事有是非可否而父子之际至难言也。东宫聪明睿知而四十之年不必试以事也。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陛下何不于此时命东宫为抚军大将军岁巡建业使之兼统诸司尽护诸将置长史、司马以专其劳。而陛下于宅忧之余通用人才均调天下以应无穷之变。此肃宗所以命广平王之故事也。

臣闻吴会者晋人以为不可都而钱镠据之以抗四邻盖自毗陵而外不能有也。其地南有浙江西有崇山峻岭东北则有重湖沮洳而松江、震泽横亘其前虽有戎马百万何所用之此钱镠所以为安而国家六十年都之而无外忧者也。独海道可以径达吴会而海道之险吴儿习舟楫者之所畏虏人能以轻师而径至乎破人家国而止可用其轻师乎书生以为江南不易保者是真儿女子之论也。

(选自《龙川文集》有删改)

【注】九世复仇指春秋时齐襄公为报九世祖齐哀公被纪侯向周天子告密而遭烹杀之仇灭掉纪国。重湖沮洳(jù rù)湖泊重叠广布低洼泥湿。

1下列句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待智者而后知其不 渡河

B.东宫曰监国 居守宫中时

C.此钱镠所以为安 依赖

D.独海道可以径达吴会 径达直接到达

2下列各组语句中全都表明当时形势有利的一项是

皇天全付予有家而半没于夷狄

陛下慨然有削平宇内之志

而天下之士始知所向

故东宫不敢安而陛下亦知其难矣

盖自毗陵而外不能有也

破人家国而止可用其轻师乎

A.②④⑤ B.②③⑤ C.①④⑥ D.①③⑥

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作者认为自己所争取的也不过是平平常常的东西而不像古代英豪那样让世人惊骇使天下人耳目一新。

B.时隔九代尚能复仇这是《春秋》称许的事情也是作者认可的而第二代就不问复仇之事是应当让人愤慨的。

C.作者认为太子聪明睿智且已经四十岁却总也不让他办事这让太子很为难所以也不敢安闲。

D.作者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分析尤其强调吴会一带的重要性认为据此可以与敌人对抗。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有功德于宗庙社稷者非臣区区之所能诵说其万一也。

(2)而海道之险吴儿习舟楫者之所畏虏人能以轻师而径至乎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