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咏怀古迹(其三)
杜 甫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珮空归夜月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1】对《咏怀古迹(其三)》一诗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A.这是一首七律,“谐声律,工对仗”是律诗的特点,此诗颔联和颈联对仗工整且每联对句都押“un”韵。
B.首联“赴”字突出三峡两岸群山山势的雄奇,对句中点出昭君村所在地,诗人用高山大川的雄伟气势烘托王昭君。
C.颔联写王昭君一生的悲剧,颈联写出昭君对汉元帝仅凭图画造成她葬身塞外的怨恨,抒发昭君怀念故土、魂归故国的迫切心情。
D.诗人借咏昭君村古迹怀念王昭君,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表达了对昭君的深切同情,流露出忧伤的情怀。全诗议论精辟,形象鲜明。
【2】“环珮空归夜月魂”中的“空”字如何理解?
答:
【3】《咏怀古迹(其三)》题为咏怀,可里面只写了王昭君的怨恨,并无作者个人情怀的抒发,这是不是与标题“咏怀”二字不符?
答:
【答案】
【1】D
【2】从字面上看,作者认为,既然大错已经铸成,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深入一想,昭君虽骨留青冢,但魂灵早已在月明之夜回到生她养她的父母之邦,可见其怀念故国之心是多么强烈啊!像这样一位美女,竟然沦落到如此下场,怎不感动?怎不伤心?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3】不是。王昭君有倾城倾国之貌却无人省识,汉元帝不辨美丑,竟要靠“画图省识”;自己一片赤诚,尽忠进谏,皇帝却不分忠佞,无辜贬斥自己。而这些都不能明说,所以只能借写王昭君的不幸来暗寓自己的不幸,故诗文与诗题是非常相配的。
【解析】
【1】“痛斥汉元帝的昏庸”“议论精辟”有误。
【2】解答诗歌中的炼字题,一般先解释含义,再结合诗句内容和情感分析其表达效果。昭君既死在匈奴不得归,只有她的魂能月夜归来,故曰“空归”;作者认为,既然葬于塞外,不能归汉,你的魂灵归来也是徒然的。 一个“空”字,将诗人的悲愤之情、伤悼之意传达得淋漓尽致。
【3】诗言志,无论是抒胸臆,还是通过写作手法来表现自己的心曲,都会寓志于形象之中。昭君的“怨恨” 是一个远嫁异域的女子永远怀念乡土,怀念故土的怨恨忧思,它是千百年中世代积累和巩固起来的对自己的乡土和祖国的最深厚的共同的感情。写昭君的怨恨之情,也寄托了自己的身世家国之情。作者当时正“飘泊西南天地间”,远离故乡,处境和昭君相似。他寓居在昭君的故乡,正好借昭君当年相念故土、夜月魂归的形象,寄托自己想念故乡的心情,也借昭君遗恨绝域,曲折表达自己失遇无路,才不得用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