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下图为我国局部简图,其中虚线圈出的甲、乙区域是我国重要的能源基地。
材料二:下表为1978-2010年①河上游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统计表。
年份 | 耕地 | 林地 | 草地 | 水域 | 建设用地 |
1978 | 30.23% | 33.74% | 33.39% | 1.23% | 1.41% |
1998 | 28.38% | 35.25% | 33.63% | 1.24% | 1.50% |
2010 | 25.26% | 37.19% | 34.41% | 1.26% | 1.58% |
(1)河西走廊分布大量绿洲主要体现了_______分异规律,其补给水源主要是_______。
(2)西气东输工程建设需要挖开地表,容易造成河西走廊_______,从而导致土地_______。
(3)甲、乙是我国西电东送_______线工程中的能源基地,与甲地相比,优先发展乙基地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近,可减轻_______压力。
(4)1978-2010年①河上游径流量逐渐减少,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角度简析原因。
【答案】(1)地方性 冰川融水(冰雪融水)
(2)植被破坏 荒漠化(沙漠化)
(3)北 距离市场 交通
(4)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升高,蒸腾作用增强,建设用地增加,用水量增加。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我国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工程经过区域的地理环境问题。
(1)河西走廊大片绿洲是因为祁连山高山冰雪融水提供水源,属于地方性(非地带性)分异规律。
(2)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挖开地表就会破坏地表植被,河西走廊气候干旱,植被破坏易带来荒漠化问题。
(3)甲地开发黄河上游的水电,乙地利用煤炭资源发展坑口电站,是我国西电东送北线工程中的能源基地,优先发展乙基地的原因是离北京、天津等市场地近,可以减轻交通压力。
(4)结合表格信息可以看到,①河上游耕地比重有所减小,林地、草地比重有所上升,建筑用地比重也增大,这使得河流上游植被覆盖率提高,涵养水源能力升高,蒸腾作用增强,建设用地增加,用水量增加,河流径流量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