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某大学地理系科考队暑假期间对庐山及图示地区进行了地质、地貌、水文等野外考察。据此完成下列问题。
(1)出发前老师提示:“此次考察要注意安全,特别是A区域常常出现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请你帮助解释其中的原因。
(2)当同学们到达B山山麓地带休息时,老师要求对照“我国东部某地海陆分布剖面示意图”,说出B处地貌形态形成的原因。
(3)同学们在攀登B山中,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可能是常绿阔叶林、___________、山地针阔混交林、山地针叶林、高山草甸。同学们到达B山顶时,发现从山下带来的密封食品包装袋鼓起来了。请你解释其原因。
(4)在撰写《考察报告》时,甲、乙两位同学对“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与他们在火车上看到的自徐州到吐鲁番的植被变化”这一现象的解释持不同的观点。甲同学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同一种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完全相同;而乙同学则认为:这种现象体现了不同的地域分异规律,成因也不相同。
你赞成谁的观点?请说明理由。
【答案】(1)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处,地壳运动活跃。
(2)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
(3)山地落叶阔叶林;山上气压降低,压强减小。
(4) 乙同学的观点正确。因为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了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规律。成因是: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从而形成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自徐州到吐鲁番的植被变化遵循了陆地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规律。经度地带性的产生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温度条件的影响。
【解析】整体分析: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多。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掌握陆地自然带地域分异规律的类型、特点、变化的基础。山地垂直地带性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
(1)读图,A区域位于大陆板块与大洋板块的碰撞边界处,是板块消亡边界,地壳运动活跃。所以说A区域常常出现火山喷发、地震等地质灾害。
(2)B处岩层向下凹,是向斜构造,向斜槽部受挤压,物质坚实不易被外力侵蚀,反而成为山岭。B是向斜山。
(3)山地垂直自然带与从赤道向两极的自然带分布规律一致。同学们在攀登B山中,依次观察到的自然植被可能是常绿阔叶林、山地落叶阔叶林、山地针阔混交林、山地针叶林、高山草甸。同学们到达B山顶时,发现从山下带来的密封食品包装袋鼓起来了。主要是山上的海拔升高,气压降低,压强减小。
(4)在高山地区,从山麓到山顶的水热状况随着高度的增加而变化,体现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所以天山山地自然植被自下而上的变化是遵循了陆地自然带的垂直地带性规律。自徐州到吐鲁番的过程中,经度变化最明显。经度地带性受水分条件的影响较大,同时也受温度条件的影响。所以植被变化遵循了陆地自然带的经度地带性规律。乙同学的观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