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暑假期间,某中学组织地理夏令营活动,来到了福建省某山区。读图完成下列问题。
(1)经过一天的考察,按预定计划,需搭帐篷宿营。现有A、B、C、D四个宿营地点(见上图)可供选择,依据所学知识,你认为选择___________地宿营最合适,其理由是什么?
(2)图中两山顶之间的距离约为___________米,B、E两地中降水较多的是___________。
(3)为保护环境,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图中F、G两处相比,优先退耕还林的是___________处,原因是什么?
【答案】(1)C 理由:①夏季易发洪水,A地离河边太近,有危险;B地处于谷口,是暂时性洪流必经之地,危险;D地处于陡崖之下,可能有落石或崩塌,有危险。②C地避开了山谷(洪水)、河边(洪水)和陡崖(落石和崩塌),到河边距离适中,相对安全。
(2)1500 B
(3)G F、G相比,G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且海拔较高。
【解析】
本题考查等高线的判读。
(1)读图可知,某中学在当地某个山区考察,在A、B、C、D四个宿营地点中,C地等高线向海拔低处凸为山脊,并且等高线稀疏,坡度平缓.到河边距离适中,相对安全,最合适的宿营地点是C地.从图中可以看出A地离河边太近,有危险;B地等高线向高处凸出,处于谷口,是暂时性洪流必经之地,危险;D地多条等高线重合,处于陡崖之下,可能有落石或崩塌,有危险。
(2)两山顶之间在图上的距离约为3厘米,根据比例尺可知,实际距离约为1500米。福建降水主要受东南风影响形成,B为东南风的迎风坡,故降水量大。
(3)退耕区的自然条件退耕区多属于自然环境恶劣、交通不便的山区或半山区,G处等高线较密集,坡度较陡,且海拔较高,为减少水土流失,应优先退耕还林。
【题目】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城市的“空心”现象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的大城市中心区人口开始向郊区移动,在城市周围形成新城或卫星城,并将城市文化和产业等带到郊区,在郊区构建了许多超级市场、高级住宅、大型停车场,且在老城区和新城区或卫星城之间迅速发展高速公路和地铁等交通运输,整个都市区人口出现负增长。
材料二 “部分国家城市化及其经济发展情况统计图”(图甲)和“部分国家城镇人口在总人口中所占百分比统计图”(图乙)。
(1)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主要发生在图甲和图乙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国家,这种现象我们称为________,简要分析形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
(2)有关材料一中叙述的现象,正确的说法是(双选)( )
A.是社会生产力退化的表现 | B.是人类文明发展到一定阶段后出现的 |
C.是城市化发展的继续 | D.是大量非农业人口转化为农业人口造成的 |
(3)由图甲和图乙可知,城市化水平可以体现________水平,二者的关系是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甲和图乙简述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城市化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