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9.有关图中 M、N、P、Q四地的叙述,正确的是( )A. | M地到N地体现了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
B. | N地与P地气候类型不同,自然带类型也不相同 | |
C. | M地与Q地纬度相同,自然带类型也相同 | |
D. | 最能体现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的是Q地 |
分析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这种分异规律与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相似):形成基础是水分和热量状况,影响因素是海拔高低,分异规律是垂直方向更替,其中在中低纬度高海拔山地最为显著.关于山地的垂直地域分异规律中,一般山地的迎风坡自然带的分布界线偏高(迎风坡上水分和热量丰富),而雪线则是在迎风坡低(因为在迎风坡上降水多).一般山区的垂直自然带的多少与纬度和海拔有关.山体的纬度越低,海拔越高,自然带越丰富.
解答 解:M地到N地亚欧大陆东部,体现了从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A错;N地是温带季风气候,P地温带海洋性气候,两地气候类型不同,但自然带类型相同,都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带,B错;M地与Q地纬度相同,M在亚欧大陆东侧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Q在青藏高原是高山垂直自然带,两地自然带类型不相同,C错;Q在青藏高原,海拔高最能体现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选D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中等,解题的关键是能根据图示的经纬度位置和海陆轮廓进行区域定位,并结合世界区域地理概况分析,对于此类试题,学生应加强对课本基本知识的落实.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20.厄瓜多尔的火山活动频繁,原因是( )
A. | 地处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消亡边界 | |
B. | 地处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生长边界 | |
C. | 地处南极板块和美洲板块的消亡边界 | |
D. | 地处非洲板块和美洲板块的生长边界 |
17.此处位于( )
A. | 生长边界 | B. | 消亡边界 | C. | 美洲板块 | D. | 板块内部 |
14.学校教学楼有甲、乙、丙、丁四个大门,该学生走进的大门可能是( )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丁 |
1.该变化过程可能出现在( )
A. | 1月 | B. | 4月 | C. | 7月 | D. | 10月 |
18.图中的甲、乙、丙分别代表3种不同的天气,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 甲为晴有霾、乙为晴、丙为多云 | B. | 甲为晴、乙为多云、丙为晴有霾 | ||
C. | 甲为晴、乙为晴有霾、丙为多云 | D. | 甲为多云、乙为睛、丙为晴有霾 |
6.表是我国30°N附近四个省级行政中心城市的气候资料.
读表,推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省级行政中心城市 | 气温(°C) | 降水量(mm) | |||
1月 | 7月 | 1月 | 7月 | 全年 | |
① | 3.8 | 29.1 | 34 | 151 | 1222 |
② | 7.6 | 28.4 | 20 | 171 | 1138 |
③ | 5.5 | 25.2 | 7.3 | 230.5 | 921.2 |
④ | -2.1 | 15.3 | 0.5 | 119.4 | 420.5 |
A. | 四个城市按海拔由低到高排列依次为②③④① | |
B. | 导致①、④两城市气温年较差不同的主导因素是海陆位置 | |
C. | 城市③的7月降水最多是因为受到东南季风影响最强烈 | |
D. | 城市④年太阳辐射量最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