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826年,德国人杜能提出了农业区位的理论模式。根据他的理论,在城市和大型工矿区周围,农业的布局往往与该城市或工矿区的发展密切相关。图为某城镇及其周围地区农业用地示意图。
(1)城镇周围要发展乳牛、花卉、小麦三种农产品,在图中A、B、C三个区位如何安排比较合理?为什么?
(2)假如该城镇位于三江平原沼泽区,要发展种植业,必须改造哪种自然条件?为什么?
(3)近年来,随着城镇规模扩大和大棚蔬菜技术的日益成熟,决定在D区安排大棚蔬菜种植,主要种植原产于南方的各种蔬菜品种。为什么通过大棚种植,就能使南方的蔬菜在我国最寒冷的地区“安家”?
(4)近年来,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该市大棚种植规模逐渐扩大,大批蔬菜源源不断地运往南方各大工业城市,供应当地市场,并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试分析,这种做法体现了经济学中的什么道理?
答案:
解析:
提示:
解析:
(1)A小麦、B花卉、C乳牛。理由:①农业生产用地成本的高低。距城越近,交通越便利,地价越高,成本也越高。②不同类型的农产品,单位面积的产值有很大差别。从单位面积产值来看,由高到低依次为乳牛、花卉、小麦。③还应考虑这几种农产品所需土地面积的大小,生产需水量的多少,产品对运输的迫切性(时效性),以及环境因素等方面的问题。如乳牛场的位置不宜靠近噪声很大的地区等。
(2)主要需解决的自然因素是地下水位过高问题。在三江平原,由于地下水有大量永冻层分布,地表水与近地地下水不能下渗。在种植小麦等旱地作物时需要通过挖沟排水的方法来降低地下水位。另外,由于地处三江平原,作物生长期较短,热量不足对农业影响也很大。 (3)大棚具有温室的功能。白天阳光可以通过大棚薄膜进入棚内,使蔬菜获得足够的阳光。晚上由于大棚的保护,使地面热量不易散失,使棚内保持较高的气温。 (4)这种做法体现了人们自觉地利用价值规律为生产实践服务。随着蔬菜市场需求的增加,人们自觉地调整自己的种植结构,扩大了蔬菜大棚面积,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同时,也体现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它能引导经济资源合理流动,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
提示:
该题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仔细审视示意图。首先是看懂图中的基本信息内容。在图幅内有一条小河穿越城区,一条公路把城镇和外部联系起来。四个地块中,C和D区块紧邻城镇。按惯例,该区块的用地成本很高,B区块紧靠公路,且距城近,可以想象,B区块的交通便捷。A区块距城最远。其次要分析图中隐含的信息。如题中有“假如该城位于三江平原沼泽地”,这就把城市位置确定了。在图中也隐含着方位的知识,如本图是采用“上北下南,左西右东”的一般定向法来确定方位的。在答题时,还须根据题中用文字提供的材料来考虑解题思路。如第(1)问,属于判断性问题,但要求说明理由。理由涉及到农业布局原理。郊区农业在布局时,一般从产品的附加值高低,产品时效性的要求以及产品在城镇的需要量等方面来考虑,基于原则是高附加值的、时效性强的农业优先安排。
|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