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立竿测影是测算正午太阳高度的简易方法,我国许多中学兴趣小组都开展过此项活动。甲图表示测量的方法,乙图为兴趣小组绘制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图,图中的数字编号分别代表二分二至时刻的竿影长度。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甲图所示,图中代表所测太阳高度角的字母是________。
【2】该地从春分日到秋分日的正午竿影长度变化情况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的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是 ( )
A.逐日变大B.先变大,后变小C.先变小,后变大D.逐日变小
【3】该地理实验的开展,除了需要竹竿外,还需要准备的器材有_____________(举一个)。
【4】如果上海(121°E)的中学生要开展立竿测影求正午太阳高度的活动,则记录竿影长度的时刻应该是北京时间________________。
【5】根据乙图判断,测量上述数据的学校位于 ( )
A.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B.南回归线与赤道之间
C.北回归线以北D.不能判断
【6】已知竹竿的长度为2米,插入泥土中20厘米。测得①时的竿影长度为1.8米,则学校所在的纬度是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A (1分)
【2】B
【3】尺(卷尺),手表(任选一个) (1分)
【4】11时56分 (1分)
【5】C
【6】45°N (1分)
【解析】
试题
【1】太阳高度角为太阳光线和当地地平面的夹角,图中∠A为太阳光线与地平面的夹角。
【2】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然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北移动,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杆子的影子逐渐变短,6月22日夏至日太阳直射点移动到最北位置北回归线,该地正午太阳高度达到最大,杆子的影子达到最短,过后太阳直射点逐渐向南移动到赤道,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变小,杆子的影子逐渐增长。
【3】测量杆子和影子的长度需要尺,测量正午影子长度需要手表确定时间。
【4】记录正午影长的地方时为12:00。该地经度为121°E,比北京时间早4分钟,所以当地地方时为12:00,北京时间为11:56分。
【5】影子最长时为冬至,影子最短时为夏至。该地影子一直朝向一个方向,影子始终指向北方,说明该地位于北回归线以北地区。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
【6】影子位于①处时,为春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影子长度为1.8米,与杆子长度相等,计算太阳高度为45°,说明该地距离直射点45°。所以该地的地理纬度是45°N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