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问题探究:东亚季风的形成。
有些同学对于东亚季风环流的理解感到比较困难。实际上,这部分内容的学习如果与前边的知识联系起来,你将会很轻松的掌握。下面我们通过下列现象探究东亚季风形成过程。
第一步:三圈环流和近地面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
(1)假设地表是均匀的,且地球不自转 ,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是_______________,这样在北半球会形成一个大气环流圈。
(2)若只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还包括______________。在两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就形成了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下图是北半球大气环流的情况,填写出图中气压带的名称。
A___________________带 C___________________带
E___________________带 G___________________带。
(3)确定气压带的分布之后,我们可以根据近地面风的形成特点,确定风带。请在图中 的B、D处画出风向。
第二步:海陆分布 的影响
(4)海洋和陆地的分布以及陆地上不同的地貌使得地表不均匀。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的比热差异,在地理上叫做_______________的差异,在这种差异的影响下,陆地面积更大的北半球气压带被陆地气压中心切断成______________状分布,从而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
第三步:东亚季风的形成
不同季节气压中心的变化,形成了冬夏风向相反的风,这种变化在东亚地区特别明显。读东亚地区海平面等压线分布图(气压单位:百帕),回答下列问题。
(5)图中所示为_______________ (1月、7月),_______________带被陆地上的气压中心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6)根据气压分布情况,在甲处标出风向。
【答案】(1)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 (2)地转偏向力 赤道低气压 副热带高气压 副极地低气压 极地高气 压 (3)标注略(B为东北风,D为西南风) (4)海陆热力性质 块 (5)7月 副热带高气压 (6)标注略(东南风)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三圈环流以及气压带风带的形成、季风环流的形成等相关知识,意在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和相关知识的迁移应用能力。
(1)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则地表性质均一,各地升温、降温幅度相同;地球不自转,则不受地砖偏向力,此时由于各纬度由于高、低纬之间受热不均,产生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进而产生气压差。赤道空气受热上升→到高空形成高气压,极地空气冷却下沉→高空形成低气压,赤道大气由高空流向极地,极地大气则由地面流向赤道,形成单圈环流。
(2) 若只假设地表是均匀的,引起大气运动的主要因素还包括地转偏向力的。在两因素的作用下,全球就形成了带状分布的气压带和风带。赤道地区空气因受热而上升,致使赤道上空形成高气压,近地面形成低气压称为赤道低气压带,A为赤道气压带;而极地地区(G)空气因冷却而下沉,致使极地上空形成低气压,近地面形成高气压称为极地高气压带;在北纬30°附近南风偏转为西风。气流最终在北纬30°附近下沉。30°附近的近地面会形成高气压,称为副热带高气压带(C气压带)。在近地面,从副热带高气压带流向高纬地区的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中纬西风;从极地高压流出的气流从高纬流向低纬地区偏转成极地东风,这两支性质不同的气流在北纬60°附近相遇后,暖而轻的气流爬升到冷重的气流之上,形成副极地上升气流,近地面形成副极地低气压带,(E气压带)。
(3) 在赤道地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空气由高气压带流向赤道低气压带,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东北风(B风带);在副热带高气压带和副极地低气压带之间,空气由高气压带流向副极地低气压带,气流在地转偏向力和摩擦力的作用下偏转成西南风(D风带);
(4) 陆地和海洋之间存在的比热差异,在地理上叫做海陆热力性质的差异,在这种差异的影响下,陆地面积更大的北半球气压带被陆地气压中心切断成块状分布,从而形成一个个气压中心。
(5)图中亚洲大陆为低压,大陆升温快形成低气压,时间为7月,副热带高气压被陆地上的低气压中心切断,只保留在海洋上.
(6)甲处的西侧为低压,东侧海洋为高压,风向由高压吹向低压,受地转偏向力的作用下和水平气压梯度力、摩擦力的作用下,最终形成东南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