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3.甲乙两地发展农业生产的主要制约因素分别是( )A. | 地形 光照 | B. | 交通 市场 | C. | 水源 热量 | D. | 科技 劳力 |
分析 农业的发展受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因素共同影响下形成,包括气候、地形、土壤、水源、市场、交通、劳动力、科技、政策等,其中自然地理条件是影响区域农业发展的重要因素.
解答 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该地区位于新疆地区,降水少;乙地位于青藏高原,地势较高,热量不足.
故选:C.
点评 本题组主要考查学生对我国农业生产发展的了解和掌握.试题难度不大,解题的关键是对课本基本知识的把握,属于基础题目.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8.据图所示气压分布状况判断,当时受风暴潮影响最严重的地区是( )
A. | 甲 | B. | 乙 | C. | 丙 | D. | 丁 |
19.如图1为华北某地区示意图及图2为丙村建立的生态农业结构示意图,表格为该地区1980年和2000年有关统计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1)按照农业发展因地制宜的原则,要在甲地和乙地布局果林业和乳畜业,请指出并说明其理由.
(2)结合表格分析本地区环境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变化:森林锐减,气候恶化(温差增大,降水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水量增加了两倍).
原因:人口增加,为满足生存和生产的需要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滥伐森林,毁林开荒森林锐减,森林作用大大下降.
(3)简述丙村建立的生态农业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统计项目 | 耕地面积(万公顷) | 森林覆盖率(%) | 气温年较差(℃) | 年降水量(mm) | 河流含沙量(%) | 人口(万人) |
1980年 | 4 | 18 | 33 | 430 | 1.5 | 30 |
2000年 | 4.4 | 10 | 38 | 370 | 4.5 | 40 |
(2)结合表格分析本地区环境发生的变化及其原因.
变化:森林锐减,气候恶化(温差增大,降水减少),水土流失严重(河流含水量增加了两倍).
原因:人口增加,为满足生存和生产的需要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滥伐森林,毁林开荒森林锐减,森林作用大大下降.
(3)简述丙村建立的生态农业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意义.
3.为了降低运输成本,下列工业项目的选址,需要靠近原料产地的是( )
A. | 葡萄酒酿造 | B. | 钟表制造 | C. | 家具生产 | D. | 服装加工 |
15.图中高级住宅区的分布与甲地工业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
A. | 西南方向、电子装配 | B. | 东南方向、服装工业 | ||
C. | 东北方向、化学工业 | D. | 西南方向、钢铁工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