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图示意经济发展程度与人口迁移数量的关系(图中曲线分别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四种人口迁移类型)。读图完成下题。

1图中曲线表示乡村之间、城市之间、乡村到城市、城市到乡村人口迁移类型的分别是

A. ②①③④B. ①③②④C. ①②④③D. ②①④③

2我国目前人口迁移的主要类型为

A. B. C. D.

【答案】

1C

2D

【解析】

该题主要考查城市化的过程和特点,同时考查学生的读图分析能力。

1经济因素是目前影响人口迁移的主要因素。乡村之间的人口迁移数量较小,且随经济的发展而进一步减弱,故①为乡村之间的迁移;随着经济发展,城市之间的迁移增多,故②为城市之间的迁移;城市到农村的迁移是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如逆城市化)才出现的,故③表示城市到农村的迁移;随着经济发展,大量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但是随着农村基础设施的完善,该迁移数量减少,故④表示乡村到城市的迁移。因此正确排序是①②④③,C正确,ABD错误。

2①表示乡村之间,②表示城市之间,③表示城市到乡村,④表示乡村到城市。目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高速发展时期,所以人口迁移以乡村人口向城市迁移为主。答案选DABC不符合中国的实际,因此错误。

城市化、郊区城市化、逆城市化与再城市化

1、城市化:城市化是指人口从农村向城市集聚,产业从农业向非农产业转移,其结果是城市人口和范围越来越大。衡量城市化的指标一般有两个:人口指标、用地指标。城市化水平以城市人口和总人口的比重进行计算。以上是从地理学、人口学和经济学视角的解释。另外,从社会学视角看,城市化也指人口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的都市化,总体上城市主义具有多元化、匿名性和世故、经济理性。当然,从文化学视角看,城市化与城市文明相对应,城市化指涉城市文化习性的统称。

2、郊区化:郊区化指城市市区人口向城市外围的郊区转移,在西方国家,这一过程往往与小汽车的普及密不可分。难以想象,没有高等级公路的建设、没有私家车的普及,郊区化便不可能发生。其具体表现形式是,这部分人在市区工作,在郊区居住,从而形成所谓的通勤带。这里的郊区便成为卧城,而晚上的市区则成为鬼城。当然,随着郊区各项功能的日渐完善,工作、生活和娱乐等设施的有效供给,部分人选择在郊区工作,这就是所谓的卫星城。

3、逆城市化:这一过程表征市区人口外迁的同时,郊区人口也选择外迁到更远的区域。换言之,市区人口的减少超过郊区人口的增加,导致整个大都市区人口的绝对减少。在西方国家,这一过程大体有两股催生力量:一是二战后形成的所谓的“baby boom”的一代(二战后,退伍士兵结婚组建家庭后对住房的大量需求);二是大量内城产业更新升级(去工业化过程)、产业发展从福特制向后福特制转型所带来的退休一族。

4、再城市化:这一过程主要描述一些西方城市为了规避老城出现的空心化问题,进行内城改造,通过文化复兴的手段使得老城重换生机,如以前废弃的仓库、码头、厂房被改造为一些极具后现代风格的文化展厅、咖啡屋、步行街、同性恋社区等。文化产业受到热捧。其中,嬉皮士主导的绅士化成为这一过程的典型代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