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聂鑫森

聂耽退休了。

他的家嵌在古城一条长而窄且弯弯曲曲的巷子里。小庭院是祖产,安静自在,正如鲁迅的诗句所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所以他不去住高楼大厦,那是一个个关鸟的笼子,憋屈!何况小庭院位置好,出巷口便是商铺林立的平政街,出巷尾就是四时景物宜人的雨湖公园,

聂耽没退休时,在这条巷子里是个没人多看一眼的角色,不就是一个做工的么!何况,他除碰见人微笑着打个招呼外,从不去串门,也决不邀人来家闲坐、喝茶。别人家有婚丧嫁娶之类事,往往由他夫人去办,他很少出头露面。

但在聂耽临近退休时,突然发生了一件大事,让巷中人不能不对他刮目相看。

全国纺织系统的保全工,经过层层选拔,十个优胜者再参加决赛,聂耽居然夺得冠军!中央电视台进行了现场直播:在一个巨型车间里,几十台纺纱机、织布机一齐开动,机声喧闹;被蒙上眼睛的聂耽,坐在车间的上端,他能在嘈杂的机声中,听出哪台机器有毛病,毛病出在什么地方,百分之百准确。

现场直播的事,是聂夫人失口说出去的。正好是星期天的上午,全巷的男女老少都在看。很多特写镜头,都停留在聂耽的耳朵上,又大又长不说,而且耳郭会敏感地扇动,忽快忽慢,让人啧啧称奇。

当决赛结束,宣布聂耽第一时,巷子里响起了经久不息的鞭炮声。巷子出了这样一个人物,太了不起了!

欢呼之余,大家也有了愧意,几十年来对聂耽了解得太少了。这个功夫聂耽是怎么练出来的?他上班到底有什么异常表现?他喜欢吃什么、穿什么?业余有什么爱好?退休后在家干什么?国人对名人的一切,素来怀有浓厚的兴趣,哪怕每天拉几回尿、打几个喷嚏都津津乐道,所谓追星族”“铁杆粉丝是也。

各种各样的信息,从不同的渠道汇集到一起:

聂耽吃饭菜和大家基本相同,但尤喜吃素;穿衣服不喜欢什么名牌,合身就好。

他耳朵虽大,却无先天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练的方法有两种:其一,是上班没活干时,工友们都坐在值班室里等候,聂耽却提一把小凳子坐在车间一角,闭着眼静听喧闹的机声,身子可以一两个小时纹丝不动,扇动的只是他的耳郭;其二,是他家的小院里,花树之间立着几个木架子,木架上挂着长短、大小、厚薄不同的铁片、钢条、铜圈,有的还故意凿出裂纹,一一编上号,聂耽闭着眼坐在台阶上,让家人轻重缓急地敲击它们,他边听声音边叫出编号的位置,或者干脆只听风声雨声击打金属的声音,听花开叶落虫鸣的声音。

业余爱好,除听声音之外,便是读各种专业技术书籍和文史方面的闲书。

聂耽把获奖的十万元,全捐给了市里的爱心救助工程

可获奖后的聂耽,和从前没有丝毫不同,别人当面和背后的议论、赞扬,他似乎都没听见——耳朵直愣愣矗着,一动不动。

不同的是,休息日,常有青年工人来拜访退休了的聂耽。院门是关的,他们在说什么、做什么,没人知道。有时,聂耽会领着这些人走出巷尾,到雨湖公园游玩,笑语声一路撒落,滴溜溜转。

与聂耽隔着巷道门对门住的是刘聪。

刘聪是一家大医院五官科的主治大夫,在治耳鸣、假聋、耳膜破损等方面名声远播。他对聂耽的超常听力很感兴趣,希望从中找出什么奥秘,或许会有助于他对耳疾的治疗。可聂耽不喜与人打交道,令他束手无策。现在他有法子啦,可以悄悄跟在聂耽一群人后面,听他们说话,不会没有斩获。

他们坐进听风轩,听秋风飒飒。

聂耽的耳郭忽然动了起来,然后用手一指,说:那阶边的一颗小石子,压住了一只蝈蝈的腿,它叫得很痛苦。有人飞快地跑过去查看,果不其然。有人问:聂师傅,你是怎么听出来的?聂耽说:因为听多了,听熟了。

年轻人簇拥着聂耽,又说又笑。三三两两的游人跟在后面慢行,老人的拐杖声,女人的高跟鞋声,孩子的喊叫声,此起彼落。

走在最后的刘聪,忽然从口袋里摸出一个一元钱硬币,让它垂直落下。硬币掉到石板上,清脆地一响。几乎所有人都听见了钱币落地的声音,都停下脚步回过头来,目光搜索着发出声音的方位。

只有聂耽没听见,依旧向前走。

刘聪抱歉地对大家笑了笑,弯腰拾起硬币,然后转身走了。他知道,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

(有删改)

【1】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最恰当的一项是(

A.小说重点写了聂耽退休后的生活,中间插叙了他临退休时参加全国技能决赛夺冠的一件事,故事情节简单,但主人公个性鲜明。

B.聂耽不喜交际,从不与人来往,生活封闭,但富有爱心,他能敏锐地听到痛苦的蝈蝈的哀叫,还把奖金全捐给爱心救助工程

C.刘聪跟踪聂耽的描写生动而有诗意,借刘聪之眼,读者看到了聂耽听力的神奇,明白了他成功的诀窍,这样写是为了增强小说的可读性。

D.结合全文来看,聂耽先天耳朵大,家中又有一个安静自在的小院子能让他训练听力,倾听自然界的声音,这些都是他成功的必要条件。

【2】小说是如何运用对比手法突出主人公特点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

【3】聂耽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这句话,既是理解聂耽的关键,也是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答:

【答案】

【1】A

【2】在对居住环境的态度方面进行对比,突出主人公喜欢安静、崇尚自由的特点。认为高楼大厦是关鸟的笼 ,只喜欢住在安静的祖传小庭院里,过自在的生活。在对丁作的态度方面进行对比,突出主人公认真专注的特 点。上班没活干时,工友们都坐着等候,聂耽却坐在车间一角,闭眼静听喧闹的机声在对名利的态度方面 进行对比,突出主人公淡泊名利的情怀。夺冠前别人当他是小人物,没人多看一眼,他却很自在,夺冠后别人纷纷 关注他,他却是和从前没有丝毫不同的地方;他听力异常,但却听不到别人都能听到的钱币落地的声音对生活方式作对比,突出主人公高尚的生活趣味。他不看重别人看重的人情往来,却在退休后经常招待前来拜访的青年丁人,甚至领着他们到公园游玩。

【3】 聂耽层面:这句话揭示了聂耽超常听力的奥秘,只听见想听见的声音,奥秘就是兴趣。揭示了这种能力形成的原因,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关键在于专注和坚持。借刘聪的观察刻両人物,意在概括突出聂耽这一人物的整体形象特点:耽于兴趣,不为外物所动,富有爱心。

主旨层面:这句话出现在结尾,照应前文,点明中心,升华主题。②“只听见他想听见的声音,耐人寻味,兴趣 影响着人的精神追求,平凡人只要有追求,也就有成功的可能。③“想听见的声音就一定能听见发人深思,有追求 的目标,还要有毅力,能坚持,并且不为外物所诱惑,这样才能走向成功。

【解析】

【1】B项,从不与人来往,生活封闭错, 文中主人公只是从不串门”“决不邀人来家,并非不与人来往,生活也不封闭。C项,这样写是为了增强小说的可读性说法欠妥,增强小说的可读性是客观效果而非目的。D项,先天耳朵大不是必要条件,原文说他耳朵虽大,却无先天的特异功能,是后天练出来的

【2】从题干可知,答案须包括主人公的特点、运用了对比手法的内容两个方面。细读文本,找出小说中形成对比关系的内容,再体会其中体现的主人公的特点,便可形成答案。

【3】本题考查对句子的理解。本句总结了聂耽成功经验,又处于文章的结尾段,据此可断定要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来理解。理解聂耽的关键提示了答题的角度:人物成功的奥秘、人物的特点。理解小说主旨的关键提示了答题的角度:该句阐释了怎样的主旨、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