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二十四节气是中国古代历法中用于指导农业耕种时表示季节变迁的24个特定节令。下左图为二十四节气与地球在公转轨道上的位置关系示意图,下右图为某年5月25日我国部分地区冬小麦生长和收获进度示意图。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甲地一带的“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如今已变成了“寒露种麦正当时”,其原因主要是( )
A. 改良耕作制度B. 全球气候变暖
C. 采用优良品种D. 温室大棚育种
【2】丁地一带冬小麦“白露种高山,秋分种半山,寒露种平川”,体现了( )
A. 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B. 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 垂直地域分异规律D. 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答案】
【1】B
【2】C
【解析】
本题组主要考查全球气候变化以及自然环境的整体性与差异性
【1】读图可知,甲位于华北平原,种麦时间从秋分推迟到寒露,说明该地热量条件改善,原因最有可能为全球气候变暖,B正确;农业的耕作制度受积温影响,本质上是太阳辐射的纬度分布不均,不易被人类改良,A错误;注意题干中提到是“甲地一带”,涉及范围较大,表明该区域整体热量改善使得种麦时间推后,CD错误。故选B。
【2】丁地位于我国云贵高原,山体的不同部位选择不同的时间种麦,反映的是山体的不同海拔气温不同,体现了垂直地域分异规律,C正确。故选C。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