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
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 
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处于空前紧张状态 
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 
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的必由之路


  1. A.
    ①②③④
  2. B.
    ②③④
  3. C.
    ①②③
  4. D.
    ①③④
A
试题分析: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口增长、资源危机、生态破坏、环境污染等问题的出现。使人类意识到地球提供的自然资源的能力和环境的自净能力都是有限的,人类不得不面临众多全球性的环境问题,不得不反思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给环境带来的伤害,为缓和目前空前紧张的人地关系,不得不提出了走人地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考点:可持续发展概念提出的特定背景
点评:本题要求考生熟悉人地关系的演变史、环境问题的成因、传统经济的增长模式及其危害等知识点,将这些知识联系在一起,分析得出人们提出走可持续发展的必然性,试题难度小。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阅读下面三份材料,然后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1992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我国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至此,我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我国人口的过度增长进一步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人口过度增长必然导致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数量增加,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也势必增加。人类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低效和无效管理是造成当今世界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

材料二 循环经济实施的“3R”原则:

  一是减量化(Reduce)原则。目的在于减少生产和消耗过程的物质能量,遏制资源消耗的线型增长,从源头上节约资源使用量和减少污染物排放。

  二是再利用(Reuse)原则。旨在提高产品和服务的利用效率,要求采用标准设计和制造工艺,产品和包容器物以初始形式多次重复使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污染量。

  三是再循环(Recycle)原则。它要求物品完成使用功能后重新变成再生产资源,回收利用,加入新的生产循环。

材料三 中国广西桂林某乡政府,把大批山林承包给某个体户采伐煤炭,然后卖给日本商客,带动了本地区经济的发展,为乡财政创收,又使许多农民脱贫致富。当桂林风景管理处会同林业部门前去制止时,当地乡政府领导振振有词:“我是为民办事。”

(1)材料一说明,庞大的_____给我国的环境保护带来巨大压力。因此,继续坚定不移地执行_____政策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之一。

(2)我国大部分的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_____,但人均______,加之人口基数大,人口每年净增量大,使资源的______性与需求的______性的矛盾更加突出。

(3)循环经济中减量化原则,既减少了对______的消耗,又减少了______的排放,而再利用和再循环原则提高了资源利用率,缓解了______和______的矛盾。

(4)从环境问题成因的角度看,材料三是反映了______和______的矛盾。

材料一  中国历史上先后有七个地区被称为“天府”或“天府之国”。它们是关中平原、四川盆地、华北北部、江南地区、闽中地区、太原周围及沈阳一带。古人对“天府”的评价标准是气候环境好,宜居,人口稠密;土壤肥沃,物产丰富;自然灾害少,旱涝保收;少发战争,经济持续稳定,有成为政治中心的条件。

材料二  2008年第1期《中国国家地理》提出“新天府”这一名词。“新天府”的评价标准是自然条件好,物产丰富;生态环境保持良好,发展具有可持续性,人与自然关系和谐;居民衣食无忧,安居乐业,幸福感较高,具有一定规模的地貌上相对独立统一的区域。

材料三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从历史上的“天府”到“新天府”评价标准的变化反映了人地关系思想的历史演变。新旧“天府”各自对应的人地关系思想是什么?

(2)图中A处表示的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      。图示区域被列为“新天府”的首选地区,分析其优越的自然条件。

(3)以北京为中心的华北北部是历史上的“天府”之地,但并不在31个“新天府”的侯选地之列,故与“新天府”无缘。从人口、城市分布、经济规模角度分析其原因。

材料四   《明会要》卷五十载:万历六年(1578年)四川省有“户二十六万二千六百九十四,口三百一十万二千七十三”。到了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减至“一万八千零九十丁”。

(《四川道志》)

四川省的总人口在1958-1961年间连续4年负增长,净减人口达6218349人,相当于该省1960年人口的93.94%。而从1950年到1957年,四川人口每年平均增加168万人。

(金辉《三年自然灾害备忘录》)

(4)根据材料可以看出,清初和1958-1961年,是四川人口急剧减少的两个时期,这其中的原因各是什么?

(5)抗战初期,川军英勇作战,配合友军取得了正面战场上抗战以来的最大胜利。请写出此次战役的名称和最高指挥官的姓名。

(6)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西南地区交通运输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材料五   《中国国家地理》组织的“圈点新天府”活动,是一次旗帜鲜明的生态选美,旨在倡导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倡导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的和谐相处,呼吁发展的适度与可持续,呼吁健康的生活方式。

(7)运用哲学知识,说明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辩证依据。

(8)工业反哺农业是促进农业文明与工业文明和谐相处的重要表现。从经济学角度看,我国现阶段已经具备了哪些工业反哺农业的条件和能力?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992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保护环境、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1994年我国颁布了《中国21世纪议程》。至此,我国加大了对环境保护的力度。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任重而道远。我国人口的过度增长进一步加大了环境保护的压力。人口过度增长必然导致人类从环境中索取的资源数量增加,排放到环境中的废弃物也势必增加。人类各种生产、生活活动的低效和无效管理是造成当今世界环境破坏、生态失衡、资源短缺的根本原因。?

  据有关材料报道,世界每年耕地表土净流失量高达230亿吨,我国高达33亿吨,仅次于印度,居世界第二位。水土流失面积367万平方千米,占国土总面积的38.2%,荒漠化面积达262万平方千米,而且荒漠化面积仍以较快的速度扩展,首都北京早在1991年就被内罗毕国际会议列为“沙漠化边缘城市”。一些媒体的环境报告指出,我国沙漠化所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每年约65亿美元,约占全球荒漠化经济损失的16%。我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二位,酸雨物质二氧化硫的排放量已居世界第一位。据世界银行估价,我国每年环境污染造成的损失约占国民生产总值的8%,而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每年用于环境保护的投资却只占国民生产总值的0.6%~0.8%。?

(1)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最大的两个障碍是             。?

(2)1992年我国政府正式提出全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以后,我国环境持续恶化的态势是否马上得以抑制???????

(3)《中国21世纪议程》提出了中国实施       的总体战略、对策和行动方案。

(4)人类与环境的关系是在            中发生的。?

(5)目前,我国的环境问题比较严重,主要表现在              等方面。(6)为使我国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首先要建立正确的发展观和人口观,试说明你对这两个观念的认识。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