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2分) 2010年11月1日中国十年一次的全国人口普查已经拉开帷幕,新的数据将揭示2000年以来我国人口与社会经济发展的秘密。回答下列问题。
表A 2003年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指标(%)
(1)根据表A中数据,说明北京市与河南省人口增长的差异,试分析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4分)
表B 1990年~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表示增强,-表示减弱)
(2)读“表B 1990年~2000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影响因素强弱变化对比”,其中呈负相关的因素有迁移距离和基础设施,解释表B中发生的变化。前一年移民的影响力增强说明京津冀地区人口迁移什么特征,此类迁移人口在城市聚居的空间分布有什么特点?(8分)
(1)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河南为正。其原因是北京人口出生率低于死亡率,河南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2分)北京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其原因是人口的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较高;两个地区人口机械增长率不同反映了两个区域吸纳劳动力的差异。(2分)
(2)迁移距离与人口迁移呈负相关说明人口迁移存在“邻近优先”的特点,90年代以来交通一体化降低了人口迁移的交通成本,促进了人口迁移;(2分)
基础设施成为人口迁移的一个推力(阻碍因素),移民居住条件差的状况有所改善。(2分)
说明乡土和血缘关系仍然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2分)迁移人口往往不是以分散的方式生存于城市的不同角落,而是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理边界明确的“准社区”。
人们在这些区域中不但进行着一般的生活和感情上的沟通,同时也进行着生产经营上的密切协作和分工, 并建立了相当广泛而层次不同的社会联系,北京市的“浙江村”、“新疆村”、“温州村”等就是这种迁移模式的典型。(2分),(答迁移人口空间分布呈相对聚居状态或类似判断即可得2分)
【解析】
试题分析:
(1)读表A可知,北京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河南为正。这是因为北京人口出生率低于人口死亡率,而河南人口出生率高于死亡率。北京人口总增长率高于河南,是因为人口增长包括两个方面,自然增长和机械增长。北京的人口机械增长率(迁入人口)较高,而河南人口有迁出,人口机械增长率不同反映了两个区域吸纳劳动力的差异。
(2)人口迁移存在“邻近优先”的特点,迁移距离的影响减弱,反映出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交通一体化降低了人口迁移的交通成本,促进了人口远距离迁移。 基础设施的影响减弱,说明移民居住条件差的状况有所改善。迁移人口不用太多的考虑居住等基本生活问题。
前一年移民的影响力增强,说明乡土和血缘关系仍然是人口迁移的重要因素,迁移人口往往不是以分散的方式生存于城市的不同角落,而是通过相应的社会关系进行,集中在一起,形成了地理边界明确的“准社区”。 如北京市的“浙江村”、“新疆村”、“温州村”等就是这种迁移模式的典型。
考点:中国区域地理,不同区域人口增长的差异,人口迁移的特征。
该表为第六次(2010年11月1日零时)全国人口普查中安徽省人口主要部分数据与第五次的比较,据此完成下面2题。
项目
时间 |
户 籍 人 口 (万) |
常 住 人 口 (万) |
性别比(男性对女性的比例 %) |
0-14岁人口占总人口比(%) |
65岁及以上人口占总人口比(%) |
居住在乡村的人口(万) |
第五次 |
6245.3 |
5986.0 |
106.61 |
25. 42 |
7.45 |
4321.3 |
第六次 |
6862.0 |
5950.1 |
103.39 |
17.98 |
10.18 |
3391.0 |
1.从上述数据可以推知安徽省
A.人口老龄化进程逐步加快 B.城市化水平位居全国前列
C.人口性别构成十分合理 D.人口出现负增长
2.近年来我省户籍人口中到省外务工人数日益增多,导致
A.常住人口增加 B.“拉低”了我省男女的性别比
C.出生率大幅下降 D.人口出现负增长
(14分)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椐新华社报道,截止2010年11月1日,我国大陆总人口为13.39亿人。常住人口总数排在前五位的是广东省、山东省、河南省、四川省、江西省。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和2010年的第六次人口普查祖国大陆人口数据见下表。
项目 |
总人口 |
年龄结构(%) |
||
0~14岁 |
15~60岁 |
60岁以上 |
||
2000年 |
12.66亿 |
22.89 |
67.15 |
9.9 |
2010年 |
13.39亿 |
16.6 |
70.15 |
13.26 |
材料二 2011年9月21日消息,联合国世界粮食计划署宣布将与一家中国企业建立起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中国对解决世界饥饿问题的积极贡献再入人们视野。
(1)分析材料一中反映出的我国人口问题。(6分)
(2)结合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状况,分析说明我国目前社会经济发展中,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3分)
(3)分析说明面对世界性粮食短缺问题,我国应该采取的积极对策有哪些?(5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