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8.图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环境问题依次是( )A. | 臭氧层破坏、全球变暖、酸雨、森林锐减 | |
B. | 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森林锐减 | |
C. | 全球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 | |
D. | 酸雨、臭氧层破坏、森林锐减、全球变暖 |
分析 主要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类型,环境问题的产生要从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考虑.生态环境问题一般可以分为两类:(一)不合理地开发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生态环境破坏如森林锐减、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酸雨等.(二)城市化和工农业高度发展而引起的“三废”(废水、废气、废渣)污染、噪声污染、农药污染等环境污染.
解答 解:从图中可以看出,氟氯经化合物的利用会导致①臭氧层破坏;碳氧化合物、硫氧化合物的排放会导致②酸雨问题;木材生产、滥伐会使④森林锐减;二氧化碳的排放和森林锐减会导致③全球变暖.故图中①②③④所对应的环境问题依次是臭氧层破坏、酸雨、全球变暖、森林锐减.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环境问题关系图为背景,考查了环境变化的情况人口快速增长和经济活动对环境的影响,考核了学生知识迁移和读图分析的能力.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3.下列环境问题和另外三项不同类的是( )
A. | 水土流失 | B. | 赤潮 | C. | 土地荒漠化 | D. | 生物多样性减少 |
4.若用此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季节性移动,则此季节( )
A. | 地中海沿岸炎热干燥 | B. | 华北平原冬小麦返青 | ||
C. | 南极冰川融化速度快 | D. | 印度半岛盛行西南季风 |
1.图示锋面类型为( )
A. | 暖锋 | B. | 冷锋 | C. | 准静止锋 | D. | 无法确定 |
3.我国的城市化特点是( )
A. | 1995年后中国的城市化发展变慢 | |
B. | 中国的城市化落后于经济发展水平 | |
C. | 至2009年,中国的城市化水平高于工业化后期应该具有的均值 | |
D. | 我国的城市化呈现出区域发展不平衡,东、西、中部的城市化率依次递减 |
13.一个国家某数据与世界平均水平之差的标准化数值被称为标准值.图甲为我国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演变路径示意图,图乙为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象限示意图.关于我国城市化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1965~2005年间,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同步提升 | |
B. | 1975~2005年间,城市化进程高于世界平均水平 | |
C. | 1985~1995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 |
D. | 1995~2005 年间,城市化进程快于经济发展 |
20.我国劳动人口数量最多的年份是( )
A. | 1965年 | B. | 1980年 | C. | 2015年 | D. | 2045年 |
17.四地中位于南半球的是( )
A. | 甲地 | B. | 乙地 | C. | 丙地 | D. | 丁地 |
18.如图为“珠穆朗玛峰地区的垂直自然带示意图”,图中南侧山麓甲地自然带是( )
A. | 温带荒漠带 | B. | 温带落叶阔叶林带 | ||
C. | 常绿硬叶林带 | D. | 常绿阔叶林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