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读下表完成l~3题。
类地 行星 | 质量 (地球为1) | 体积 (地球为1) | 平均密度 (g/cm3) | 公转周期 | 自转周期 |
水星 | O.05 | 0.056 | 5.46 | 87.9d | 58.6d |
金星 | 0.82 | 0.856 | 5.26 | 224.7d | 243d |
地球 | 1 | 1 | 5.52 | 1a | 23h56min |
火星 | 0.1l | 0.150 | 3.96 | 1.9a | 24h37min |
从表中可以看出地球与火星
A.质量相近 B.体积接近
C.公转周期最为接近 D.白转周期相近
材料中所反映的太阳系的众行星,其绕日公转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性,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 )
A.同向性——各行星的公转方向都与地球的公转方向 相同
B.共面性——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在同一平面
C.近圆性——各行星绕日公转的轨道都为近似正圆的椭圆
D.各行旱都在各自的轨道上按一定规律绕日运转,各行其道,互不干扰
如果把太阳系中地球和水星的位置互换一下,则 ( )
A.地球上将会被水淹没,人类无法在地球上生存下去
B.地表温度太高,原子无法结合起来形成生物大分子,也就不会有生命物质
C.地球上将不会有大气
D.地球上将只有固态和晶体物质
【小题1】D
【小题2】B
【小题3】B
解析:
【小题1】由表中地球和火星的两组数据对比,可知最为相近的是自转周期。
【小题2】解析:八大行星绕日公转具有同向性、共面性、近圆性的特征。而共面性指的是各行星的公转轨道面与黄道面几乎在同一平面。
【小题3】解析:地球和水星位置互换,即地球离太阳更近,则地球上的温度过高,原子无法结合成生物大分子,因此也就不会有生物生存了。地球上大气的存在与地球的体积、质量有关,与日地距离无关。
表l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社会和经济主要指标(2007年)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题。
表1
指标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广东 |
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 0.6 | 10.3 | 10.2 | 18 |
年底总人口(万人)(常住人口) | 1858.1 | 7624.5 | 5060 | 9449 |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12188.9 | 25741.2 | 18780.4 | 31084.4 |
第一产业(亿元) | 101.8 | 1816.2 | 986 | 1695.6 |
第二产业(亿元) | 5678.5 | 14306.4 | 10148.5 | 15939.1 |
第三产业(亿元) | 6408.5 | 9618.5 | 7646 | 13449.7 |
出口额(亿美元) | 1439.3 | 2037.3 | 1283 | 3692.4 |
进口额(亿美元) | 1390.5 | 1459.4 | 485.4 | 2648 |
粮食产量(万吨) | 109.2 | 3132.2 | 842.6 | 1284.7 |
有关四省(市)社会和经济主要指标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人口密度最小 B.江苏农业比重最大
C.广东经济对外依存度最小 D.浙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
江苏、广东粮食产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有
A.广东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单产低 B.江苏平原广阔,耕地比重大
C.广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 D.江苏复种指数高
表l为“上海、江苏、浙江、广东社会和经济主要指标(2007年)统计表”。读表完成下题。
表1
指标 |
上海 |
江苏 |
浙江 |
广东 |
土地面积(万平方公里) |
0.6 |
10.3 |
10.2 |
18 |
年底总人口(万人)(常住人口) |
1858.1 |
7624.5 |
5060 |
9449 |
国内(地区)生产总值(亿元) |
12188.9 |
25741.2 |
18780.4 |
31084.4 |
第一产业(亿元) |
101.8 |
1816.2 |
986 |
1695.6 |
第二产业(亿元) |
5678.5 |
14306.4 |
10148.5 |
15939.1 |
第三产业(亿元) |
6408.5 |
9618.5 |
7646 |
13449.7 |
出口额(亿美元) |
1439.3 |
2037.3 |
1283 |
3692.4 |
进口额(亿美元) |
1390.5 |
1459.4 |
485.4 |
2648 |
粮食产量(万吨) |
109.2 |
3132.2 |
842.6 |
1284.7 |
1.有关四省(市)社会和经济主要指标比较的叙述,正确的是
A.上海人口密度最小 B.江苏农业比重最大
C.广东经济对外依存度最小 D.浙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最低
2.江苏、广东粮食产量差异大的主要原因有
A.广东农业机械化水平低,粮食单产低 B.江苏平原广阔,耕地比重大
C.广东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大 D.江苏复种指数高
读下表,完成5-6题。
甲、乙两地气温与降水量月分配情况
地点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甲(约52°N) |
气温(℃) |
3.7 |
4.6 |
6.3 |
9.2 |
10.3 |
14.0 |
17.l |
17.9 |
15.1 |
11.0 |
6. 9 |
4.7 |
降水量(mm) |
72 |
61 |
48 |
65 |
69 |
59 |
74 |
67 |
65 |
71 |
83 |
69 |
|
乙(约43°S) |
气温(℃) |
20.1 |
19.7 |
16.6 |
13.2 |
9.6 |
6.2 |
6.0 |
7.2 |
10.0 |
14.3 |
17.0 |
19.2 |
降水量(mm) |
9 |
13 |
17 |
12 |
14 |
12 |
14 |
12 |
13 |
16 |
13 |
15 |
5.甲、乙两地的地理位置,最有可能是
A.甲地——日本北海道 B.乙地——南非高原
C.甲地——纽芬兰岛 D.乙地——巴塔哥尼亚高原
6.下列关于甲、乙两地气候特点及成因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甲地的年均温大于乙地
B.乙地春季气温低于秋季
C.乙地降水较少的形成因素主要是地形
D.甲地降水较多的主要原因是深受西南暖湿气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