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湖间带为涨潮水位最高时会被淹没,退潮水位最低时会出露的区域。古代澎湖列岛渔民在潮间带创造了众多独特的捕鱼陷阱--石沪。石沪是用玄武岩石块相互“咬角”固定而垒成,石材间隙处以较小的石块或珊瑚礁填入并敲实,没有任何黏胶、铁链等外来物的牵连固定。石沪核心部分由潮池和沪墙组成,内侧是人工加深的潮池,石沪沪墙“朝内(潮池)一侧陡,向外一侧缓”,石墙上有渔民“种养”的藻类、贝类等黏性大、吸附能力强的生物。左图示意澎湖列岛的位置,右上图为著名的“心形项链”石沪(其开口朝北),右下图示意石沪沪墙剖面。

(1)简述渔民利用石沪“捕鱼”的原理及这种捕鱼方式的优点。

(2)比较澎湖列岛冬、夏季节石沪捕鱼量差异,分析原因。

(3)分析石沪沪墙形成及附着生物的作用。

(4)近年来部分石沪被遗弃、损毁,分析原因并提出保护石沪的合理化建议。

【答案】(1)原理:涨潮时,鱼群跟随潮水进入沪堤(沪墙)内觅食;退潮时,水位下降,沪堤(沪墙)拦住鱼群回游路线。优点:避免海水污染和过度捕捞,捕鱼成本低,风险小。

(2)冬季捕鱼量大于夏季。该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风强浪大,鱼群易被驱入沪内。

(3)“朝内(潮池)一侧陡”有利于鱼类截留在沪内,“向外一侧缓”能削弱潮水侵袭。藻类、贝类等生物吸附石堤上,增加石沪强度,减少维护成本,为鱼类提供饵料。

(4)海洋污染及人类过度捕捞,使近海鱼类资源减少,石沪捕鱼量减少,渔民对石沪捕鱼的依赖降低,维护力度减小;风化及海浪侵蚀作用显著。

修葺保存较为完好的石沪;发展观光旅游,传承与发展石沪捕鱼文化;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近海渔业生态环境。

【解析】(1)根据潮汐和鱼群的活动规律回答问题。涨潮时,鱼群随海水涌入石沪觅食;退潮后,石沪拦住鱼群回游路线,使之停留在石沪内。利用石沪捕捞利于可持续发展,优点主要从保护环境、避免了过度捕捞、降低海上捕鱼风险及成本、削弱风浪袭击等方面分析回答。

(2)主要从当地的风向分析风向潮汐和海浪的影响。该地区冬季盛行东北季风,风强浪大,鱼群易被驱入沪内。

(3)首先了解澎湖列岛,有丰富的岩石,利用当地丰富的岩石垒筑石沪,节约建设成本;再者, “朝陆一侧陡”利于鱼截留在沪内,“向海一侧缓”能削弱潮水侵袭,鱼容易进入潮池;借助涨潮运输石块,趁退潮时垒筑石堤,减少人力耗费;藻类、贝类等生物吸附在石堤上,增加石沪强度,减少维护成本,为鱼类提供饵料。

(4)主要原因是海水污染和缺少维修保护,现代捕鱼方式的冲击,以及其他产业的兴起,导致澎湖列岛渔民不再依赖石沪捕鱼,对其维修力度减少;再加上风化、海浪侵蚀等作用显著。

建议保护和开展旅游开发。修葺保存较了完好的石沪;以申请世界遗产为契机,发展观光旅游与文化创意等产业,传承与发展石沪捕鱼文化;加强海洋环境保护,改善近海渔业生态环境。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