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7.影响乙、丙两地农业生产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是( )①自然灾害频繁 ②土壤盐碱化 ③荒漠化扩大 ④水土流失加剧.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
分析 生态环境问题是指由于生态平衡遭到破坏,导致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严重失调,从而威胁到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现象.主要包括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减少、土地荒漠化等.
解答 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乙地位于中亚,丙地位于我国西北内陆地区,主要生态问题是土壤盐碱化、荒漠化扩大.
故选:B.
点评 本题以新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物流通道-渝新欧铁路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影响农业生产的因素及产生的问题.解题时应注意结合实际情况.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8.2013~2020年( )
A. | 人口总抚养比增长先慢后快 | B. | 劳动年龄人口比重先升后降 | ||
C. | 总人口最大峰值在2016年 | D. | 人口总扶养比先降后升 |
18.东南西北四墙面,爬山虎遮阳隔热效果最好的是( )
A. | ① | B. | ② | C. | ③ | D. | ④ |
15.依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对热岛强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 大气污染物的大量增加会加大白天时的热岛强度 | |
B. | 加大城区建筑物高度能减小热岛强度 | |
C. | 出现逆温现象能减小热岛强度 | |
D. | 热岛强度总体与风速呈负相关 |
2.受图d中风带或气压带影响的气候类型可能有( )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①热带雨林气候 ②热带草原气候 ③热带季风气候 ④热带沙漠气候.
A. | ①② | B. | ①②③ | C. | ①②④ | D. | ①②③④ |
12.南部地区发展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生态问题主要是( )
A. | 荒漠化 | B. | 雨林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 | ||
C. | 地下水位下降,地面下沉 | D. | 次生盐碱化 |
19.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 ①-②-③反映碳在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循环的过程 | |
B. | 地球上的碳物质主要蓄积在生物圈当中 | |
C. | ⑤环节循环速度如果加快,可以减缓碳排放的速度 | |
D. | 控制④环节的人类活动是发展低碳经济的重要途径之一 |
5.读“长江三角洲不同时段耕地面积与粮食总产年均变化率表”,据表可知( )
时段(年) | 1949-1952 | 1953-1957 | 1958-1962 | 1963-1978 | 1979-1991 | 1992-2001 |
耕地面积年均变化率(%) | 1.15 | -0.42 | -1.92 | -0.27 | -0.38 | -0.94 |
粮食总产年均变化率(%) | 10.08 | 1.54 | -1.65 | 6.28 | 2.02 | 0.40 |
A. | 耕地面积变化率与粮食产量增长率同步 | |
B. | 耕地面积减少的年份,粮食产量都减少 | |
C. | 耕地面积一直减少,粮食产量一直增加 | |
D. | 1963年起粮食总产增长主要依靠单产提高 |
6.2016年1月12日春运返程火车票开始预售,春节过后大量务工人员将从中西部地区奔向东部地区,该现象总体上属于( )
A. | 省内人口迁移 | B. | 城市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 ||
C. | 国内人口迁移 | D. | 乡村到乡村的人口迁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