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 窑洞是黄土高原上的传统民居形式之一,是特定地理环境下的产物,具有十分突出的地方特色。挖窑洞时,先修“窑面”,即在山坡上挖一竖截面,然后纵向深挖。一般窑高3米、宽3米、深6至8米,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舒适的生活环境。下图为黄土高原某地窑洞景观图。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黄土高原形成窑洞这一独特居住方式的主导因素是
A.气温B.降水
C.地形D.土层
【2】窑洞为人们创造的舒适环境表现在
A.通风透气B.保温隔热
C.宽敞明亮D.出入方便
【3】窑洞作为传统民居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其中不包括
A.节约淡水资源B.节约生活能源
C.减少土地占用D.减少建材消耗
【答案】
【1】D
【2】B
【3】A
【解析】
【1】黄土高原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黄土土层深厚是窑洞建设的前提条件,因此土层是黄土高原形成窑洞这一独特居住方式的主导因素,D符合题意;气温、降水和地形在一定程度上都影响着窑洞民居的产生和修建,但不是基础条件,与黄土高原气温、降水和地形相似的其它地区并没有产生窑洞这一独特居住方式,这说明这些因素不是形成窑洞的主导因素,排除A、B、C。故选D。
【2】材料信息表明,挖窑洞时,先修“窑面”,即在山坡上挖一竖截面,然后纵向深挖,因此传统窑洞很难具有通风透气、宽敞明亮、出入方便的特特点,这些不是窑洞为人们创造的舒适环境,排除A、C、D;窑洞位于土层之中,地下土层升温慢、降温慢,因此窑洞具有保温隔热功能,这是窑洞为人们创造的舒适环境主要表现,B符合题意。故选B。
【3】窑洞作为传统民居并不能节约淡水资源,因此窑洞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不包括节约淡水资源,A符合题意;窑洞隔热保温效果好,对保暖和降温要求少,从而节约因保暖、降温所消耗的生活能源,B不符合题意;窑洞建在陡坡地下,占用地表土地面积小,窑洞顶上还可以作为农业用地,从而节约土地,C不符合题意;黄土直立性强,窑洞几乎不需要支撑架构,从而节约建材,D不符合题意。故选A。
窑洞的挖掘方法:首先是挖地基,窑洞的方位确定之后,就开始挖地基,如果门前有沟洼,可用架子车把土边挖边推进沟里,这样扔土方便,就比较省力。如果要挖地坑院,经济不好的家庭或者地形不利于机械施工的,则完全要靠人力用笼筐一担一担的担上来,非常辛苦。其次是打窑洞,地基挖成,崖面子刮好后,就开始打窑。打窑就是把窑洞的形状挖出,把土运走。打窑洞不能操之过急,急了土中水分大,容易坍塌。窑洞打好后,接着就是镞窑,或叫“剔窑”、“铣窑”。从窑顶开始剔出拱形,把窑帮刮光滑,刮平整,这样打窑就算完成了。等窑洞晾干之后,接着用黄土和铡碎的麦草和泥,用来泥窑。泥窑至少泥两层,粗泥一层,细泥一层,也有泥三层的。第三步是扎山墙、安门窗。泥窑完之后,再用土坠子扎山墙、安门窗,一般是门上高处安高窗,和门并列安低窗,一门二窗。门内靠窗盘炕,门外靠墙立烟囱,炕靠窗是为了出烟快,有利于窑洞环境,对身体好,妇女在热炕上做针线活光线也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