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阅读下列材料和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公元前213年,秦始皇迁徙50万人戍守五岭,与越人杂居;公元前211年,秦始皇又迁内地居民3万户到河套以北垦田生产。西汉文景时期采用过免税、赐爵、赎罪等办法鼓励移民北方;汉武帝将福建一带的闽越人迁徙到江淮一带与汉民杂居。东汉末年以来,北方人民大量渡江南迁;西晋末年以后,北方南迁长江中下游一带的就达70多万。唐“安史之乱”和宋金对峙时期都有大批北民南迁。据1157年统计,南方人口为1 684万,到了1179年已达2 950万,人口增加了3/4。
材料二 “建国以来人口迁移示意图”和“20世纪80年代下半期我国务工经商流动人口示意图”。
(1)从秦汉时期开始,我国人口频繁地迁移,请问我国历史上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是什么?其最直接的原因是什么?
(2)根据材料一回答,中国汉民族与北方少数民族人口迁移有何特点?中国人口向海外移民的最主要迁入地是哪里?
(3)图1中,我国人口迁出的主要地区是________流域和________流域。
(4)图1中,实线箭头所显示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到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人口迁移,其方向特点是________,这一时期的人口迁移经历了________时期、________时期和________时期三个阶段。
(5)图2中,人口迁出最多的省是________,人口流入最多的省是________。最大的人口接收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工业基地。
解析:
答案:(1)主要特点是从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特别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人口迁移的最直接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2)汉族由黄河流域向江南、边疆地区迁移,北方少数民族向内地迁移;东南亚。(3)长江,黄河 (4)由东部地区向西部和东北边疆地区迁移,活跃,低潮,回升 (5)四川,广东,京津唐,沪宁杭,珠江三角洲 解析:本题综合考查了我国历史上以及新中国成立以来的人口迁移和流动,主要分析人口流动的特点及原因,同时考查了学生的图表信息分析与判断能力,在解答古代人口迁移问题时需联系有关历史知识。 黄河中下游平原是中华民族的发源地,从秦汉开始,由于自然和社会的原因(最直接的原因是移民支边、战争和自然灾害),中国人口频繁地迁移,由黄河中下游平原向四周扩散,特别是向南方的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扩散,这也是汉民族人口迁移的主要特点,同时北方少数民族向内地迁移。东南亚地区是世界上华人和华侨最多的地区,所以是中国人口向海外移民的最主要迁入地,其迁移的目的是主要是到海外谋生。 建国以来我国人口迁移分为两个阶段,以20世纪80年代中期为界,其前与其后人口迁移与流动有较大的差别,仔细读图,不难回答(2)(5)题。 |
阅读分析材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鲁)肃对(孙权)日:“……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 足江东,以观天下之爨(缝隙,可乘之机)……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竞长江所极,据而有 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肃进说日:“夫荆楚与国邻接, 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 之资也。” —《三国志·鲁肃传》 材料二:(诸葛)亮答(刘备)曰:“……令(曹)操已拥百万之众,挟天子而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 锋。剥、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 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 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 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 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 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 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材料三: 材料四: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 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 加大对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 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 位优势。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 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材料五: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
| |||||||||||||||||||||||||
(1)据材料三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2)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当时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
(3)根据材料五,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阅读分析资料和图,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鲁)肃对(孙权)曰:“……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为将军计,惟有鼎足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刘表死,肃进说曰:“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
——《三国志·鲁肃传》
材料二
(诸葛)亮答(刘备)曰:“……今(曹)操已拥有百万之众,挟天子以令诸侯,此诚不可与争锋。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百姓孰敢不箪食壶浆以迎将军者乎?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也。”
——《三国志·诸葛亮传》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指出鲁肃和诸葛亮对荆州认识的相同之处。
(2)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指出鲁肃和诸葛亮提出的战略目标及实现步骤。
(3)根据材料一、二,分析荆州问题对孙、刘双方未来关系的影响。
下图示意古荆州部分地区。
(4)据图分析古荆州地区的交通区位。
(5)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简析当时荆州地区的农业发展条件。
材料三
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包括现在的湖北、湖南部分地区。这一区域位于我国经济梯次发展战略的中部。为统筹区域经济发展,近年来国家推进“中部崛起”战略,确定其为重点开发区域,拟加大对该区域基础设施建设等财政投入,从而使该地区面临吸纳资源、资金和人才的绝好时机。同时,东部发达地区进入产业升级换代的新阶段,也使该地区具有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区位优势。
改革开放30年来,尤其是在“中部崛起”战略的指导下,位于该地区的甲地的经济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在经济总量不断增加的同时,产业结构也发生了变化。
表 三次产业产值比重表(%)
第一产业 | 第二产业 | 第三产业 | ||
1978年 | 全国 | 28.2 | 47.9 | 23.9 |
甲地 | 51 | 30 | 19 | |
2007年 | 全国 | 11.3 | 48.6 | 40.1 |
甲地 | 29.7 | 33.5 | 36.8 |
(6)根据表,指出甲地产业结构的变化趋势,并分析其经济发展的特点。
(7)运用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结合材料分析三国时期的荆州地区在当时和现在所处地位的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