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图中①风向形成的主要原因是( )A. | 海陆热力差异造成的气压差异 | B. | 信风带形成的风向 | ||
C. | 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 D. | 热带大气活动中心形成的风向 |
分析 南亚地区,因夏季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所以气压带、风带向北移动,当东南信风带越过赤道时,向右偏转,形成西南季风.
解答 解:由题中图可以看出,图中①风向是南亚地区夏季的西南季风,故成因是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故选:C.
点评 本题以东亚和南亚地区某时期季风示意图为背景,属于知识性试题,考查了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季风的形成.解题时应注意对课本知识的把握.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若该区域位于我国西南地区,该流域最常见的地质灾害可能是( )
A. | 地震 | B. | 火山 | C. | 洪涝 | D. | 泥石流 |
13.关于农村环境污染问题的认识,正确的是( )
A. | 农村环境问题以生态破坏为主,环境污染危害不大 | |
B. | 农村经济落后,应先发展经济,然后再治理污染 | |
C. | 发展经济需协调好与生态、社会的关系 | |
D. | 植树造林、防治水土流失是治理污染最有效的措施 |
20.此时有关北京昼夜情况说法正确的是( )
A. | 昼短夜长 | B. | 昼夜平分 | C. | 昼长夜短 | D. | 极昼 |
10.若甲、丙两点间的图上距离为2.22cm,则该图的比例尺约为( )
A. | 1:1000万 | B. | 1:10000万 | C. | 1:500万 | D. | 1:5000万 |
17.与三清山西海岸飞来石形成有关的作用是( )
A. | ② | B. | ⑥ | C. | ④ | D. | ⑧ |
14.据报道,20世纪50年代修筑青藏公路时,有人有意在高原上铲过一锹土,到现在,这一锹土的“痕迹”仍然保留着.这反映了青藏高原的( )
A. | 生态系统非常稳定 | B. | 内力作用大于外力作用 | ||
C. | 生态系统不易破坏 | D. | 生态系统自我修复能力极差 |
2.“环境减灾”卫星不能直接监测环境问题或自然灾害是( )
A. | 台风险 | B. | 地震 | C. | 水体污染 | D. | 噪声污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