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16.下列内容能合理反映农业生产活动的特点的是( )A. | 因地制宜 | B. | 不违农时 | ||
C. | 在海南岛种甜菜 | D. | 在我国东北平原种橡胶 |
分析 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表现在具有明显的地域性、季节性与周期性.地域性是指农业生产地域空间上的差异,是自然因素与社会经济因素共同作用下的产物.具体来说,主要指动植物本身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规律;不同的自然条件与社会经济条件,为动植物的生长发育提供不同的外部环境;两者共同形成了世界各地农业生产所具有的明显的地域性.针对这个特点,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季节性和周期性是指农业生产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由于农作物生长发育受热量、水分、光照等自然因素影响,这些自然因素随季节而变化,并有一定的周期,所以农业生产的一切活动都与季节有关,从播种到收割需要按季节顺序安排.同样,捕鱼、造林、畜牧等也有季节性和周期性,农忙与农闲之分.针对这个特点,发展农业生产时应不违农时,合理安排生产,使农业生产活动有序而高效.
解答 解: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有地域性、季节性与周期性;地域性特点要求在发展农业生产时要因地制宜;季节性与周期性要求在发展农业生产时应不违农时;甜菜喜温凉不适宜生长在热带;橡胶属于热带经济作物,不能在东北平原生长.
故选:AB.
点评 本题主要考查农业生产的主要特点及应用,需理解记忆.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7.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当河流水位较低,导致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近年,广东省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变低.此表为“2013年杭州湾、珠江口风暴潮与咸潮发生次数和时间统计数据”.
材料二:如图为“2013年珠江口沿海海平面变化图”
(1)根据表分析,杭州湾、珠江口风暴潮多发的季节是夏秋季节,两地风暴潮多发的共同原因主要有夏秋季节台风多发;夏季盛行东南风,风助潮势;喇叭状海湾或河口..
(2)风暴潮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淹没沿海城镇和农田;摧毁港口和盐场;破坏海岸工程措施;危害海上油田开发..
(3)2013年珠江口咸潮主要发生于冬季(填季节),其原因主要有冬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位低;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偏高,海水倒灌;无序挖沙致使珠江下游河床变低..
(4)防御海洋自然灾害的措施主要有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和监测,完善预警体系;建立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加强沿海防灾工程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与自救能力..
材料一:当河流水位较低,导致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河道水体变咸,即形成咸潮.近年,广东省滥采河砂行为愈演愈烈,致使江河下游河床变低.此表为“2013年杭州湾、珠江口风暴潮与咸潮发生次数和时间统计数据”.
地点 | 风暴潮 | 咸潮 | ||
次数 | 具体时间 | 次数 | 具体时间 | |
杭州湾 | 3次 | 7月12-13日 8月21-22日 10月6-7日 | 2次 | 8月21-23日 10月4-6日 |
珠江口 | 3次 | 7月1-2日 8月13-15日 9月21-23日 | 4次 | 12月12-15日 1月6-10日 1月23-24日 2月19-26日 |
(1)根据表分析,杭州湾、珠江口风暴潮多发的季节是夏秋季节,两地风暴潮多发的共同原因主要有夏秋季节台风多发;夏季盛行东南风,风助潮势;喇叭状海湾或河口..
(2)风暴潮造成的危害主要有危害人类生命和财产安全;淹没沿海城镇和农田;摧毁港口和盐场;破坏海岸工程措施;危害海上油田开发..
(3)2013年珠江口咸潮主要发生于冬季(填季节),其原因主要有冬季降水少,河流径流量小,水位低;海平面较常年同期偏高,海水倒灌;无序挖沙致使珠江下游河床变低..
(4)防御海洋自然灾害的措施主要有加强海洋自然灾害的预报和监测,完善预警体系;建立沿岸防灾应急系统;加强沿海防灾工程设施建设;提高人们的防灾减灾与自救能力..
7.有关四大区域农业发展主要制约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a--旱涝灾害 | B. | b--农作物品种少 | C. | c--水源 | D. | d--光照不足 |
4.下面对该城市功能区描述正确的是( )
A. | 高新产业区受地质灾害威胁最小 | |
B. | 化工产业区的合理性体现为位于城区河流的下游 | |
C. | 轻纺产业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离市区太近 | |
D. | 化工产业区的不合理性体现在位于市区冬季风的上风向 |
11.根据上图,下列图例表示正确的一组是( )
①─住宅区
②─商业区
③─文教区
④─工业区.
①─住宅区
②─商业区
③─文教区
④─工业区.
A. | ①② | B. | ①③ | C. | ③④ | D. | ②④ |
8.仅从气候条件考虑,若热量充足,小麦在年降水量760mm左右的地区单位面积产量最高.据此推测下列最符合小麦种植的地区是( )
A. | 黄淮平原 | B. | 印度河平原 | C. | 亚马孙平原 | D. | 湄公河三角洲 |
5.南亚地区的黄麻主要分布在( )
A. | 德干高原 | B. | 喜马拉雅山区 | C. | 恒河下游地区 | D. | 印度河平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