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4.图示时期( )A. | 甲地正午太阳高度不断减小 | B. | 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不变 | ||
C. | 乙地白昼时长先缩短后延长 | D. | 两地白昼长度差值先增后减 |
分析 读“甲、乙两地10一12月正午太阳高度折线图”,10月15日左右,太阳直射点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乙地正午太阳高度为90°,说明该地纬度位于赤道和南回归线之间,位于热带地区;甲地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最小,正午太阳高度约为25°,说明甲地位于北温带地区.
图示时期,太阳直射点位于南半球,先向南移动后向北移动.
解答 解:A、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减小后增大,故不符合题意;
B、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先变大,当太阳直射点到达乙地后两地正午太阳高度之差不变,故不符合题意;
C、乙地白昼时长先延长后缩短,故不符合题意;
D、两地白昼长度差值先增后减,故正确.
故选:D.
点评 本题难度适中,主要考查了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和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解题的关键是调用相关知识解决问题.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6.在下列省份中,②地可能是( )
A. | 新疆 | B. | 西藏 | C. | 河南 | D. | 上海 |
17.下列关于甲、乙、丙、丁四地所在位置的叙述,正确的是( )
A. | 甲乙位于北半球阳坡 | B. | 甲乙位于南半球阴坡 | ||
C. | 丙丁位于北半球阳坡 | D. | 丙丁位于南半球阳坡 |
12.设M(纬度0°、东经30°)、N(南纬23°26′、东经30°)两地的正午太阳高度角分别为Hm和Hn,判断下列思想中正确的是( )
①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②每年有某一时刻Hm=Hn
③每年约有9个月Hm>Hn
④任何时候Hm>Hn.
①Hm和Hn不可能在同一天达到最小值
②每年有某一时刻Hm=Hn
③每年约有9个月Hm>Hn
④任何时候Hm>Hn.
A. | ①② | B. | ②③ | C. | ③④ | D. | ①④ |
9.A、C两地气压中心( )
A. | 都是逆时针水平气流 | B. | 大气垂直运动方向不同 | ||
C. | 都出现在当地的冬季 | D. | 形成的主要原因不同 |
16.对本地区农业生产的相关描述正确的是( )
A. | 本地熟制为一年一熟 | B. | 地形起伏大是农业生产的不利条件 | ||
C. | 春旱严重是盐碱化的重要成因之一 | D. | 肥沃的黑土是农业高产的有力保障 |
13.体型不同的植物布局考虑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
A. | 交通安全 | B. | 土壤与温度 | C. | 景观协调 | D. | 光照与水分 |
14.对祁连山南、北坡山麓考察,发现该地( )
A. | 河流年际变化比华北小 | B. | 人口分布南坡多北坡少 | ||
C. | 都种植冬小麦、春油菜 | D. | 两坡农业制约因素一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