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治沟造地是黄土高原水土保持治理的一项重要措施,以小流域为单元,通过闸沟造地、打坝修渠、垫沟覆土等主要措施,实行坝果配套,层层设防。做到治沟造地与生态建设、耕地保护、水资源高效利用相结合::2013年开始在延安试点实施的治沟造地(2013-2017年),已完成造地50万亩。沟道地形复杂、洪水集中、生态脆弱,是水上流失的策源地,是治沟造地的难点。延安市遵循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的原则,按照坝、渠、田、路、树综合配套,留足水道、畅通行洪、先渗后溢、保持水土、防涝防洪防盐碱的思路,采取适度开挖、分级削坡,以坝控制、层层设防,造林种草、恢复植被等工程措施,解决了沟坡稳定、工程防洪安全、植被恢复三个关键技术问题。中科院某研究团队在延安市甘谷释镇顾屯选择了治沟造地和未治沟造地大流域(由众多小流域组成)开展对比观测研究。下图为治沟造地和未治沟造地大流域径流量及无机氮养分输出量的差异对比统计图。
(1)指出治沟造地后河谷地形地貌的变化。
(2)分析治沟造地和未治沟造地大流域水土流失量的差异。
(3)说明若黄土高原大规模推广治沟造地模式将对该流战河流产生的影响。
【答案】(1)沟谷变宽;沟道上地变得平整。
(2)治沟造地大流域产生径流量少,侵冲量变小,水土流失少;未治沟造地大流域流量大,侵蚀、搬运量大,水上流失严重。
(3)河流含沙量减少、河水变清;河流径流量减少,下游水资源缺乏等。
【解析】
本题以治沟造地为背景材料,考查了流域治理的相关知识,主要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实行治沟造地后河谷地区的地表径流的下切侵蚀力度有所减弱,侧蚀作用有所增强,河谷的泥沙堆积量增多,沟谷逐渐变宽,且沟道上的土地变得趋于平整。
(2)读治沟造地和未治沟造地大流域的径流量图可知,实行治沟造地后的径流量是小于未实行治沟造地时的径流量的,即实行治沟造地后的地表径流的侵蚀力度较弱,而实行治沟造地前地表径流的侵蚀力度较大,因此可知治沟造地后大流域产生径流量少,侵冲量变小,其水土流失有所减少;未治沟造地时大流域内的流量较大,侵蚀以及搬运量都比较大,其水土流失较为严重。
(3)在黄土高原大规模推广治沟造地可以减少该区域的水土流失,利于河流含沙量的减少,河水会因此逐渐变清;但是,随着该流域地表径流的减少,汇入河流的径流也会减少,有可能使得下游地区的河流的径流的减少,可能引发水资源的缺乏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