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CO2是农作物光合作用的原料、呼吸作用的产物,光合作用强度与CO2浓度大小、植物叶面积承数(绿叶面积与土地面积的比值)成正相关。土填的呼吸作用(土壤中的CO2到近地面的现象)强度与土壤孔隙度、有机质含量成正相关,土壤容积含水量约30%时呼吸作用最强。农田附近大气中CO2的浓度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年变化。下图为华北某地区玉米活跃生长期间静风条件和一天中上午、下午、清晨不同时刻CO2浓度的垂直分布图

(1)据图判断甲乙丙哪个是清晨的曲线,并说出判断理由。

(2)据图描述静风时作物层底层CO2浓度的垂直分布特点,并分析其原因。

(3)推测分析作物生长期间(开始生长期,生长旺盛期,成熟后)作物层CO2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4)说出几种通过改变作物层CO2浓度以提高作物单产的具体措施。

【答案】(1)丙理由:夜晚无光合作用,CO2消耗少,经过一夜的呼吸作用,作物、土壤等释放的CO2很多,清晨是一天中CO2浓度最大的时段,图中丙的浓度最大,所以丙是清晨的CO2浓度曲线。

(2)随着高度的升高,CO2浓度降低。

原因:底层CO2主要来源于土壤的呼吸作用,距距离地面越近,CO2浓度越高;且叶面积系数小,光合作用弱,吸收的CO2少,故CO2浓度高。

(3)作物开始生长期间作物幼小,叶面积系数小,光合作用,吸收的CO2少,CO2浓度较高;生长旺盛期间叶面积系数越来越大,光合作用吸收的CO2越来越多,CO2浓度急剧下降直至最低,CO2浓度降低到最低点;庄稼成熟后,叶面积系数逐渐减小,光合作用减小,吸收的CO2越来越少,浓度逐新升高。

(4)合理密植,高低搭配,疏密叶作物间种、套种以增加空气扩欧强度,加速CO2向向问作物层中部输送,提高作物层CO2浓度,增强光合作用;土壤较干时要及时灌溉,提高士壤含水量(到30%左右),促进呼吸作用,释释放更多CO2:土壤较湿度时,需及时松土,降低土壤湿度,并增加士壤孔隙度,增强呼吸作用;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质含量,増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释放更多的CO2,提高作物层中的CO2浓度。(任答2点得)

【解析】

本题以植物的光合作用为背景材料,考查了农业生产区位条件的相关知识,考查了考生获取解读地理信息、调动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1)读图可知丙表示清晨的CO2浓度示意图。理由: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夜晚无光合用,CO2 消耗量比较少,经过作物一夜的呼吸作用,作物、土壤等释放的CO2很多,因此可知清晨是一天中CO2浓度最大的时段,图中丙的浓度最大,所以丙表示的是清晨的CO2浓度曲线。

(2)读图可知静风时作物层底层CO2浓度是随着高度的增加其浓度是降低的。原因:底层距离地面的距离比较近CO2主要来源于土壤的呼吸作用,因此,距离地面越近,CO2浓度就越高;且底部的叶面积系数小,光合作用弱,吸收的CO2少,故距离地面的近的CO2浓度较高。

(3)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农作物开始生长的初期,其幼苗较小且叶片面积比较小,此阶段农作物进行光合作用时消耗的二氧化碳的数量较少,二氧化碳的浓度较高;随着作物进入下一个阶段的生长期即作物生长的强盛期,其叶片面积越来越来大,光合作用越来越强,作物吸收的二氧化碳越来越多,此时二氧化碳的浓度降低到最低点;当农作物成熟后,随着作物叶片的大量的脱落,其叶片面积越来越少,此时光合作用逐渐减弱,其光合作用也随之逐渐减弱,此时作物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也逐渐减少,该阶段二氧化碳的浓度逐渐升高。

(4)措施:合理控制作物植株的密度,高低植株合理搭配,疏密叶作物间进行套种以增加空气的通透强度,加速CO2向作物层中部输送,提高作物层浓度,以增强光合作用;当田间的土壤较干时要及时灌溉,提高土壤含水量,促进作物的呼吸作用,释释放更多的CO2;土壤湿度较大时,需及时松土,改善蒸发的条件降低土壤湿度,并增加士壤孔隙度,增强呼吸用;增施有机肥,提高有机质含量,増加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释放更多的CO2,提高作物层中的CO2浓度。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