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下面左图为“甲、乙两地地理位置示意图”。右图为“甲地年内气温与降水量变化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在6月1日至7月1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及昼长的变化特点。
(2)简述乙地的夏季风的形成过程。
(3)5月份一般是甲地最热的月份,分析其原因。
【答案】(1)地球公转速度变慢;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增大;甲地昼长先变长后变短。
(2)由于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陆上气温高,(气流上升,)形成低压;海洋上气温低,(气流下沉,)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南季风。
(3)5月甲地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雨季未来临,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6、7、8月处于雨季,阴雨天气多,多太阳辐射削弱多,气温反而更低。
【解析】
本题考查地球公转速度、正午太阳高度、昼长的变化及东亚、南亚气候的特点及成因。
(1)7月初地球公转速度最慢,6月1日至7月1日期间地球公转速度变慢。甲地位于北回归线和赤道之间,太阳直射点6月1日至6月22日向北移,6月22日至7月1日期间直射点向南移,甲地正午太阳高度先变小后增大;6月1日至6月22日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甲地昼长变长,6月22日至7月1日期间直射点向南移,甲地昼长变短。
(2)乙地位于大陆的东部,夏季北半球普遍升温,大陆升温快气温高,陆地形成低压;海洋升温慢气温低,海洋形成高压;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形成东南季风。
(3)影响气温的主要因素有太阳高度、昼长、天气等。5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甲地太阳高度大,日照时间长;此时降水少,晴天多,对太阳辐射削弱少,因此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气温高;6、7、8月虽然正午太阳高度更大,日照时间更长;但是处于雨季,阴雨天气多,太阳辐射削弱多,气温反而更低。
![](http://thumb.zyjl.cn/images/loading.gi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