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根据所学过的知识,结合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哈尼人将山坡地改造成水平梯田的农耕活动,主要是为了

A. 调节当地气候 B. 蓄水保土增肥力

C. 只为增加粮食产量 D. 增加当地自然景观层次的美感

2该区域由于人口数量增加,对土地资源过度开发,最可能出现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 水土流失 B. 能源短缺 C. 土地荒漠化 D. 大气污染

3该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有

A. 提高粮食生产的商品率 B. 加大种植业发展的力度

C. 不断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 D. 搞好区域资源的综合开发

【答案】

1B

2A

3D

【解析】试题分析:

1】梯田是人类改造地形条件的重要方式之一,坡地改造后的梯田具有蓄水、保土、增加土壤肥力的作用,即因地制宜合理利用当地自然条件,又减少了生态破坏。

2】该地区位于我国西南地区,夏季多暴雨,加之地表起伏较大,如果人口增加、过度开发土地资源,可能造成该地区水土流失。该地区为湿润地区,不会出现土地荒漠化,土地资源的开发不会造成能源短缺和大气污染。

3】区域可持续发展要结合区域自然和社会经济特征进行,该地区地表崎岖,交通不便,耕地破碎,不宜大力发展种植业,粮食生产的商品率很难提高;该地区人口较少,鼓励青壮年外出务工将导致该地劳动力资源短缺,从而限制发展;区域资源综合开发是该地区可持续发展的合理措施。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江西省南昌市十所省重点中学命制2017届高三第二次模拟突破冲刺(六))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我国的桑树栽培已有七千多年的历史,是世界上种桑养蚕最早的国家,种桑养蚕也是中华民族对人类文明的伟大贡献之一。桑树,高3~10米或更高,喜光,喜温暖湿润气候,生长适宜温度25~30℃,耐旱,耐水湿,对土壤的适应性强。桑蚕,起源于我国,是以桑叶为主要食料的吐丝结茧的经济昆虫之一。蚕食桑后,幼虫生长迅速,蚕蛹适宜温度22~28℃,最适温度23.8~25℃,自孵化至吐丝结茧,一般春蚕24~30天,夏秋蚕20~24天。桑蚕茧可缫丝,蚕丝主要用以丝绸生产。

广西宜州市域面积3869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面积占89.80%。总人口62万,其中农业人口49万。地处黔桂交通要冲,又是西南出海大通道的要地,种桑养蚕历史悠久。近年来,江浙等东部地区种桑面积日渐缩小,随着国家实施“东桑西移”战略,广西宜州市的桑蚕产业突飞猛进,已成为“中国第一大桑蚕基地”。目前宜州共有茧丝绸相关企业20多家,形成了以“种桑养蚕—鲜茧收烘—缫丝—织绸”为主产业链,以桑杆生产食用茵、蚕沙无害化治理和次下茧加工蚕丝被等为重点的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目前如何从“东桑西移”到“东绸西移”的“破茧化蝶”问题一直困扰着广西桑蚕产业。下图示意宜州在广西的位置。

(1)与江浙相比,说明宜州有利于种桑养蚕的自然条件_________

(2)从市场角度分析宜州桑蚕业迅猛发展的原因______________

(3)阐述种桑养蚕对宜州地区的积极影响______________

(4)请为“以种桑养蚕为基础”的宜州经济进一步发展提出建议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