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5.有关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主要原因或特点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 从旧大陆流向新大陆 | B. | 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 | ||
C. | 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 | D. | 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 |
分析 两次世界大战阻滞了正常的国际人口迁移,然而战争一结束,国际人口迁移又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出现了一些新特点.
首先,政治性的国际迁移急剧增加.战后欧洲重新划定国家边界,使东欧各国都因国界变动而有人口互相迁入迁出;印度和巴基斯坦两个国家分治.形成亚洲人口最大的一次国际迁移:在取得独立的非洲国家,原来的殖民者被迫谴返人口回国.
其次,国际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大批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里,欧洲战后较快的经济发展和减轻了的人口压力使人口迁出也日益减少,造成该地区由人口迁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
第三,美国仍是主要的人口迁入地,但迁入人口来源结构发生变化.欧洲移民减少,拉丁美洲成为移入人口主要来源地,70年代后亚洲移民人数超过了欧洲.
战后国际人口迁移一反历史上资本主义国家人口向落后的殖民地迁移的现象,变为大多是穷国向富国迁移,这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有着不同的影响.
解答 解:A、国际迁移的流向发生了很大变化.美洲对劳动力的需求减少,大批欧洲人从殖民地返回故里,欧洲战后较快的经济发展和减轻了的人口压力使人口迁出也日益减少,造成该地区由人口迁出变为人口迁入地区.故正确;
B、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方向从发展中国家流向发达国家,故不符合题意;
C、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劳务输出成为主要形式,故不符合题意;
D、二战后国际人口迁移的原因是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故不符合题意.
故选:A.
点评 本题难度较小,属于基础题,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二战前后世界人口迁移方向的变化.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14.沙漠中植被的出现可对沙丘产生一定的影响.其主要作用机制是( )
A. | 降低风速进而增加风沙流对地表的侵蚀 | |
B. | 增加风沙流中颗粒物的含量而减少堆积 | |
C. | 促进风沙流携沙能力的增强而增大侵蚀 | |
D. | 拦截风沙流中的悬浮颗粒物并形成沉降 |
13.洪涝灾害( )
A. | 只发生在多雨季节 | B. | 常引发泥石流和风暴潮 | ||
C. | 多发生在河流中上游地区 | D. | 破坏力不断累积导致危害严重 |
17.由图中所示信息能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
A. | 不同地形区的过渡地带年平均暴雨日数往往差别明显 | |
B. | 图中28度纬线与l06度经线交点处年平均暴雨日数小于3天 | |
C. | 从32度纬线与106度经线交点处沿32度纬线往西,年平均暴雨日数持续增大 | |
D. | 总体而言,盆地内部年平均暴雨日数相对较少 |
14.此次地震发生时,出现了“盾状小岛”,这表明( )
A. | 该岛是火山喷发、岩浆冷凝形成 | |
B. | 该岛是岩层受挤压弯曲变形而形成 | |
C. | 地震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很小 | |
D. | 此次地震中地球内能释放带呈东北-西南走向 |
15.图中所示的自然灾害最可能是( )
A. | 旱灾 | B. | 地震 | C. | 沙尘暴 | D. | 泥石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