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各题。

金人捧露盘

庚寅岁春,奉使过京师,感怀作

曾 觌

记神京、繁华地,旧游踪。正御沟、春水溶溶。平康巷陌,绣鞍金勒跃青骢。解衣沽酒醉弦管,柳绿花红。

到如今、馀霜鬓,嗟往事、梦魂中。但寒烟、满目飞蓬。雕栏玉砌,空锁三十六离宫。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

注:据《续资治通鉴》卷一百四十一载:庚寅年(公元1170年)春,宋孝宗任命曾觌为贺金正旦副使,出使金国,执行和谈任务。京师:即词作中的神京(今河南开封),北宋定都于此。

【1】从全词看,作者感怀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塞笳惊起暮天雁,寂寞东风,请简要赏析全词的结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执行媾和的屈辱使命,途经京师;国土沦陷,故国衰败;自己年事已高。

【2】通过描写苍茫暮色中,东风吹拂,胡笳悲吟,大雁惊飞的场景,运用借景抒情”“移情入景的手法,进一步渲染了凄迷、衰飒的气氛,委婉传达出作者内心的深沉悲酸。

【解析】

【1】解读本词,需要了解一点宋金的历史。金人南下,北宋灭亡,包括都城在内的大片国手沦落敌手。偏安一方的南宋统治者不但没有设法收复失地,反而奉行妥协退让、屈膝投降的政策。这让心系故国、志在收复的有志之士痛心不已。作者身为副使,执行的正是朝廷的投降政策,心中的痛苦可想而知。此次来到旧都,眼见一片荒凉破败景象,怎能不悲从中来?而自己年已老迈,恐怕是再也见不到故都回到祖国怀抱了。

【2】赏析诗句,技巧在于找到赏析的角度。这两句是写景句,又是结尾句。赏析时,要先答描绘了……的景象/渲染了……的氛围,再答其在抒情上的作用。如有必要,答出其在结构上的作用。

练习册系列答案
相关题目

【题目】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各题。

小重山

吴淑姬

谢了荼蘼春事休。无多花片子,缀枝头。庭槐影碎被风揉。莺虽老,声尚带娇羞。

独自倚妆楼。一川烟草浪,衬云浮。不如归去下帘钩。心儿小,难着许多愁。

【注】吴淑姬:北宋湖州人,生卒年均不详,约宋孝宗淳熙十二年前后在世。父为秀才。家贫,貌美,慧而能诗词。荼蘼(tú mí)一种花,白色,有香气,夏季盛放;荼蘼过后,无花开放,因此人们常常认为荼蘼花开是一年花季的终结。

【1】下列对这首宋词的内容和技巧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开头写荼蘼花谢,春天结束。而犹有无多花片子,缀枝头,说明荼蘼将谢未谢,春事将休未休。残花缀满枝头,给人以凄清之感。

B.风揉碎槐影,令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女子的芳心仿佛也被揉碎;莺虽老,而声尚带娇羞,运用拟人手法,生动形象,富于情味。

C.独自倚妆楼承上启下:上片写女子触景生情,情苦而不忍睹;既不忍睹,遂回妆楼;既回妆楼,更愁情难耐;既愁情难耐,则倚楼凝望。

D.一川烟草浪,衬云浮,写出在浮动的白云映衬下,河岸长满烟草,大河涌动波浪的场景,运用比喻,以动写静,表现了女子深重的愁情。

E.字画龙点睛,使通篇有了精神。而一川烟草浪所表现的愁情,与心儿小形成强烈对比,突出了女子内心难以忍耐的痛苦。

【2】本词结尾说心儿小,难着许多愁,抒情主人公的缘由是什么?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

【题目】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次韵唐公三首(其三 旅思)

王安石

此身南北老,愁见问征途。

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

看云心共远,步月影同孤。

慷慨秋风起,悲歌不为鲈

[注]张壤,字唐公,北宋嘉佑六年契丹国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晋书·张翰传》记载张翰在洛阳,因见秋风,于是想起家乡的苑菜莼羹、鲈鱼脍,说:人生贵适意尔,当日辞官归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A.此诗题为《次韵唐公三首其三·旅思》与王安石的另一首诗《泊船瓜洲》一样,都表现诗人思念家园的心情。

B.首联直抒胸臆,诗人奔波南北,韶华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为国征战攻伐;一个字突出了诗人的迷茫。

C.颔联写景,以夸张之手法写天地的阔大深沉,并为进一步抒怀做了铺垫:”“二字化静为动,颇见功底。

D.颈联情景合一,心共远表明自己心志高远,意欲九天步月却形单影只,可见诗人虽高处不胜寒却依然积极入世。

E.王安石的诗歌学杜得其瘦硬,用字工稳,好发议论,多用典故,擅长于说理与修辞,风格遒劲;本诗集中体现了这些特点。

【2】诗的尾联是怎样表现作者复杂的思想感情的?请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27-86699610 举报邮箱:58377363@163.com

精英家教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