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自然的鬼斧神工,塑造出很多独特的造型。读“蘑菇图”,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蘑菇”最可能位于
A.黑龙江、吉林B.黑龙江、台湾C.西藏、新疆D.内蒙古、新疆
【2】形成“蘑菇”的主要地质作用是
A.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
C.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
【答案】
【1】D
【2】A
【解析】
【1】图中“蘑菇”为风蚀地貌,一般出现在风力强大的干旱地区或海岸线附近。黑龙江和吉林位于气候比较湿润的内陆地区,很难形成风蚀蘑菇,排除A、B。西藏位于青藏高原之上,属于高寒气候区,海拔高处地表多冰雪覆盖,海拔低处植被覆盖较好,出现风蚀蘑菇的可能性较小,排除C。内蒙古西部和新疆深居内陆,气候干旱,风力强大,最有可能产生风蚀蘑菇,选项D符合题意。
【2】风蚀蘑菇是柱状岩体经风沙的打磨与雕琢而成,因此形成“蘑菇”的主要地质作用是风力侵蚀,选项A符合题意。风力沉积一般形成沙丘和黄土地貌,排除B。图中显示,“蘑菇”所在地区处于气候干旱地区,雨水少,地表径流少,流水作用不明显,排除C、D。
风蚀蘑菇多发生于层状岩石,在风化过程中,岩石崩塌,形成孤立的柱状岩体。在此基础上,再经风沙的打磨与雕琢,风蚀蘑菇便逐渐形成。之所以能形成上大下小的蘑菇状,除了与岩石各层之间软硬程度的不同有关外,与风沙流的高度也有着直接的关系。风沙流是一种贴近地面的沙子搬运现象,在沙砾地区,沙子最大跃移高度为2米;在沙面上,沙子最大跃移高度为9厘米。也就是说,在离地面2米高的范围内,岩体受到的风沙吹打和磨蚀最为厉害,向上则逐渐减弱。久而久之,柱状岩体就变成了上大下小的形状,状若蘑菇。
【题目】阅读图文资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乌干达雨量充沛,植物繁茂,四季如春,被喻为“非洲明珠”。大部分地区年降雨量在1000至1500毫米之间,3至5月、9至11月为雨季。矿产资源、森林资源、水产、水力资源丰富。
材料二 咖啡是热带雨林环境下生长的植物,在系统发育中,形成需要静风、温凉、荫蔽或半荫蔽及湿润环境的习性,赤道两边,南北纬25度间适合咖啡树生长的条状咖啡带。乌干达、肯尼亚、坦桑尼亚三国气候及咖啡出口量表(下表)
年平均气温(℃) | 最高月均温(℃) | 最低月均温(℃) | 年降水量(mm) | 咖啡出口量 (万吨) | |
乌干达 | 22.3 | 23.55 | 21.4 | 1100 | 12 |
肯尼亚 | 20 | 22-26 | 10-14 | 900 | 9 |
坦桑尼亚(大部分) | 21-25 | / | / | 800-1400 | 4.5 |
材料三 东部非洲地区图
(1)描述乌干达地形特征。
(2)分析乌干达四季如春的主要原因。
(3)分析乌干达种植咖啡的区位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