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题目】读“某地地形聚落交通图”,回答下列小题。
(1)山区交通方式以_______为主。
(2)b处道路呈“之”字形,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
(3)该交通线绕道甲、乙两地,原因是:________。
(4)平原地区聚落密集,规模大的原因是:___________。
(5)甲乙丙丁四聚落中,宜发展成为钢铁城市的是 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答案】公路 降低坡度 连接更多的居民点,增加客货流量,提高运营效益;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 地形平坦,利于农耕,人口众多;地形平坦,利于聚落建设;地形平坦,利于交通建设,加强对外联系;地形平坦,发展空间大。 乙 靠近煤矿,能源丰富;靠近公路,交通便利;靠近河流,水源充足;距铁矿区近,原料充足。
【解析】
本大题以某地地形聚落交通示意图为材料,设置五道小题,涉及交通运输方式、地形对交通线的影响、聚落对交通线的影响、交通和地形对聚落的影响、工业区位等相关内容,考查学生对所学知识理解和运用能力。
(1)山区地形起伏大,公路运输及线路建设比较灵活,适合山区发展,因此山区交通方式以公路为主。
(2)图中显示,b处等高线密集,坡度较大,道路建设时为了降低坡度 ,b处道路呈“之”字形。
(3)图中显示,甲、乙两地有较大规模的聚落,为了改善当地聚落的交通条件,方便甲、乙两地客货集散,同时连接更多的居民点,增加客货流量,提高该交通线的运营效益,因此该交通线绕道甲、乙两地。
(4)平原地区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农业耕作,从而集聚大量人口,容易形成较大规模的、数量的聚落。平原地区地形平坦,交通线路选择自由,交通建设成本较低,对外联系便利,容易聚集大量人口,导致聚落密集、规模大;平原地区聚落建设成本较低,容易形成数量多、规模大的聚落;平原地区发展空间大,容易形成较多、较大的聚落。
(5)甲、乙、丙、丁四聚落中,宜发展成为钢铁城市的是乙地区,理由从工业区位因素方面梳理作答。图中显示,乙聚落与煤矿隔河相望,临近能源地,利于发展钢铁工业;靠近公路和河流,水陆交通便利,利于钢铁工业运输原料和产品;钢铁工业需要大量水源,图中显示,乙地靠近河流,水源充足;图中显示,乙聚落距铁矿区较近,发展钢铁工业的原料充足。
【题目】“湖广熟,天下足”描绘了我国千百年来“南粮北运”的历史。目前我国粮食生产与流通格局已悄然改变。北方松辽河产区和南方长江产区的粮食生产指标的变化,正是我国粮食生产区域格局变化的一个缩影。
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粮食生产、耕地、水资源和人口情况
材料二:20世纪70~90年代北方与南方产区粮食增产贡献率及人均占有量的变化表
粮食生产指标 粮食产区 | 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 | 人均粮食占有量(千克) |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70年代 | 80年代 | 90年代 | |
北方产区总计 其中:松辽河产区 | 53.9 11.5 | 67.3 19.7 | 85.1 31.9 | 328.4 366.5 | 400.7 495.2 | 421.5 569.5 |
南方产区总计 其中:长江产区 | 46.1 29.7 | 32.7 24.3 | 14.9 11.3 | 334.9 352.6 | 355.1 396.3 | 328.0 379.9 |
(1)分析材料一,我国南、北方地区人地矛盾更为突出的是什么地区?原因有哪些?
(2)材料二表中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长江产区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与松辽河产区相比,其变化特点有哪些;同期,与南方产区相比,我国北方产区人均粮食占有量变化特点是什么。
(3)分析南方产区长江三角洲对全国粮食增产的贡献率下降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