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目内容
表2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个省会城市,据此回答下面试题。
表2 (单位:℃)
序号 | 一月均温 | 七月均温 | 年均温 | 序号 | 一月均温 | 七月均温 | 年均温 |
① | -0.3 | 27.3 | 14.2 | ④ | -2.9 | 26.6 | 12.7 |
② | 4.7 | 29.3 | 17.2 | ⑤ | 2.1 | 28.3 | 15.7 |
③ | 13.3 | 28.4 | 21.8 | ⑥ | 15.8 | 28.8 | 22.9 |
⑥-⑤-④城市气温的变化体现了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影响①-②-③城市年温差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位置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与④、⑤、⑥相对应的省会城市是
A.成都、武汉、杭州 B.石家庄、合肥、香港
C.郑州、西安、兰州 D.郑州、长沙、广州
与⑤城市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其夏季气候特点的主要成因是受
A.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西风带控制
C.东北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压带控制
【小题1】A
【小题2】C
【小题3】B
【小题4】A
解析:
略
表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座城市。据此回答题。
序号 | 一月月均温 | 七月月均温 | 年均温 |
① | -0.3 | 27.3 | 14.2 |
② | 4.7 | 29.3 | 17.2 |
③ | 13.3 | 28.4 | 21.8 |
④ | -2.9 | 26.6 | 12.7 |
⑤ | 2.1 | 28.3 | 15.7 |
⑥ | 15.8 | 28.8 | 22.9 |
【小题1】⑥→⑤→④城市一月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 D.非地带性 |
A.太阳辐射 | B.海陆位置 | C.地形 | D.人类活动 |
表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座城市。据此回答题。
序号 |
一月月均温 |
七月月均温 |
年均温 |
① |
-0.3 |
27.3 |
14.2 |
② |
4.7 |
29.3 |
17.2 |
③ |
13.3 |
28.4 |
21.8 |
④ |
-2.9 |
26.6 |
12.7 |
⑤ |
2.1 |
28.3 |
15.7 |
⑥ |
15.8 |
28.8 |
22.9 |
1.⑥→⑤→④城市一月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 )
A.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2.①②③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太阳辐射 B.海陆位置 C.地形 D.人类活动
表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座城市。回答下列各题。(单位:℃)
序号 |
一月均温 |
七月均温 |
年均温 |
序号 |
一月均温 |
七月均温 |
年均温 |
① |
-0.3 |
27.3 |
14.2 |
④ |
-2.9 |
26.6 |
12.7 |
② |
4.7 |
29.3 |
17.2 |
⑤ |
2.1 |
28.3 |
15.7 |
③ |
13.3 |
28.4 |
21.8 |
⑥ |
15.8 |
28.8 |
22.9 |
1.⑥→⑤→④城市一月均温的变化体现了 ( )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2.①→②→③均为我国东部地区城市,影响它们年均温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
A.地形 B.海陆位置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3.与④、⑤、⑥相对应的城市最有可能是 ( )
A.成都、武汉、杭州 B.石家庄、合肥、香港
C.郑州、西安、兰州 D.长沙、郑州、广州
表2中序号①至⑥为我国六个省会城市,据此回答9—12题。
表2 (单位:℃)
序号 |
一月均温 |
七月均温 |
年均温 |
序号 |
一月均温 |
七月均温 |
年均温 |
① |
-0.3 |
27.3 |
14.2 |
④ |
-2.9 |
26.6 |
12.7 |
② |
4.7 |
29.3 |
17.2 |
⑤ |
2.1 |
28.3 |
15.7 |
③ |
13.3 |
28.4 |
21.8 |
⑥ |
15.8 |
28.8 |
22.9 |
1.⑥-⑤-④城市气温的变化体现了
A.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 B.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
C.山地垂直地域分异规律 D.非地带性
2.影响①-②-③城市年温差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地形 B.海陆位置 C.太阳辐射 D.人类活动
3.与④、⑤、⑥相对应的省会城市是
A.成都、武汉、杭州 B.石家庄、合肥、香港
C.郑州、西安、兰州 D.郑州、长沙、广州
4.与⑤城市同纬度的大陆西岸,其夏季气候特点的主要成因是受
A.副热带高压带控制 B.西风带控制
C.东北信风带控制 D.赤道低压带控制